自从28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份《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引导外卖、网约车、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合理优化中小企业商户和个人利用平台经营的抽成、佣金等费用,用技术赋能促进平台内经营者降本增效。这几类平台就先后进入了舆论中心,针对经营者的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纷纷被曝光,电商平台的代表阿里巴巴被重罚,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被约谈,主动整改成为了这些平台最明智的选择。
网约车平台也不例外。滴滴出行主动成立了网约车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针对滴滴司机劳动权益保障、司机收入稳定透明、平台规则公平合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提升,提出要建立稳定又灵活的收入模式,确保司机收入可感可知、账单公开透明。
然而滴滴的行动还是有些晚了。最近,乘客吐槽网约车打车贵、司机抱怨平台抽成高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一些媒体对网约车行业进行现场走访调查后,认为网约车平台的服务费抽成是一本糊涂账,有时候只有20%多一点,但有时候却高达50%,甚至完全相同的软件平台和路线,叫车的价格也不一样,使用苹果手机打车的价格更贵等等,各大网约车平台尤其是滴滴这个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为此,滴滴以“虚心接受公众批评,持续推进公开透明”为题,紧急发布了一份关于网约车“抽成”的说明。在说明中滴滴公开了去年的网约车司机收入占比,数据表明,乘客支付车费的79.1%最后落到了司机手中,而剩下的20.9%为实际服务费“抽成”,其中包括6.9%的经营成本和支付手续费等费用,以及10.9%的乘客补贴,算下来滴滴网约车还剩3.1%的利润。
滴滴的公开回应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的热点话题,网友们都希望网约车平台更多地为司机利益和乘客权益考虑。而大家诟病最多的,恐怕就是占比超过10%的乘客补贴,以及滴滴网约车那3.1%的利润,还有那20.9%是不是真实的抽成数据,很多人都觉得滴滴说低了。
抽成提高和成本降低
数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我们姑且不谈,但如果你把这份数据与滴滴两年多前公布的平台服务费率和成本相比较,就会有新的发现。2018年第四季度滴滴平台的服务费率为19%,扣除掉7%的司机奖励、10%的经营成本以及4%的支付手续费等费用,网约车业务亏损约2%,相比之下:
第一,综合“抽成”确实提高了。当年的服务费如果算上返给司机的奖励,综合“抽成”仅有12%,如今提高到了20.9%,服务费率增加,司机补贴在减少,难怪不少司机朋友都在抱怨平台的“抽成”太高了。
第二,滴滴平台的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从原来的14%减少到了当前的6.9%,还不到原来的一半。降低成本,这也是滴滴当时提出扭亏的努力方向,包括裁减人员、控制费用、聚焦核心业务等等措施,看来确实起到了作用。
第三,正是因为有前面两点,在拿出高达10.9%的收入补贴乘客之后,滴滴网约车还能有3.1%的盈利。而补贴乘客也成为不少网友认为最不应该的那一部分。
补贴乘客干什么?
实际上用于补贴乘客的支出,也就是市场拓展的费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运营成本,那样算的话滴滴的经营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了,而“抽成”就成了盈利的重要原因。滴滴平台之所以把乘客补贴单独公布,也说明这两年网约车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重新出现并加剧,滴滴不得不拿出大量的资源来吸引乘客、增加订单,同时也会增加司机的收入。
此外,补贴乘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调节供需,用高峰时期、热点地区的收益来补贴订单不足的时段和区域。目前很多区域网约车相对过剩,那么在非高峰时段和网约车行业的淡季,如何保证网约车司机的合理收入、留住司机,也是平台最为头疼的事情,这也是滴滴提出要稳定滴滴司机收入的难点。
控制和压缩网约车的数量,就会增加高峰时期乘客打车的难度,但高峰时期一旦过去,这么多的网约车从哪里获得订单、司机又如何挣钱,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滴滴平台增加“抽成”,并在单量不足时加大对乘客的补贴力度,恐怕更多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如何提高滴滴司机满意度?
当然,一边提高抽成比例,一边补贴乘客,最不满意的可能就是滴滴司机了。挣钱少了,平台似乎更加偏向乘客了,这确实不好向司机解释。滴滴要如何才能提高滴滴司机的满意度呢?这一次滴滴在说明中有一个突破性的表述,那就是滴滴第一次十分明确地提出来,要与司机相互依靠,要厚道地赚钱。
滴滴表示,司机师傅们和平台互相依靠,唇齿相依,因此要厚道赚钱,取之有度。虽然让滴滴说出这句话不容易,但总算是说出来了,也意味着滴滴真正意识到滴滴司机对平台的重要性。既然滴滴认为滴滴司机是我们的依靠,那么以实际行动来让滴滴司机满意,也是促进平台生态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就像很多司机期盼的一样,真正把“抽成”降下来,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这个力度恐怕不会太大,即使滴滴把那3.1%的利润都拿出来,估计也难以让大多数司机满意。在笔者看来,让平台的定价和“抽成”更加规范、公开、透明,让乘客和司机都能清晰地看到付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平台得了多少钱,或许更能让乘客、司机和平台相互理解。
当然,既然平台和滴滴司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那么作为滴滴司机,也要适当站在平台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和谩骂平台,把平台的名声搞差了,乘客不愿意打车,滴滴司机不但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还可能因此失去收入机会。而平台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相互依靠、厚道地赚钱,肯定也不是平台自己说了算,把规则事先说清楚,做到公开透明,厚道不厚道就很容易看清楚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