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 教案!(羚羊木雕!)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 杜朋骋
一、教材分析
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万芳不但不生“我”的气,还安慰“我”,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积累字词及作家常识。
2,掌握文章内容百思特网,梳理情节结构。
3,学习“插叙”手法;了解环境描写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形象及情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2,品味语言,分析重点文句,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针对文章所展示的家庭矛盾以及其中包含的亲情、友情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矛盾。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与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梳理文章结构内容,使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2,了解插叙和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
(2)难点:1,能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
2,提高沟通交往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文学常识、把握情节、分析人物
第二课时:分析环境、讨论文中的家庭矛盾
五、百思特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作者简介:张之路
(1)我国八九十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剧。
(2)著有: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短篇小说集《题王》、《空箱子》等作品。编导的电影有《霹雳贝贝》、《疯狂的兔子》。
(三)文学常识引入对文本的分析
(1)文学作品四种基本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剧本)
(2)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四)朗读课文,分析情节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羚羊木雕)
(2)围绕线索,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回答。(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明确:我们的课文其实就是以“羚羊木雕”为中心线索,为我们讲述了“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强迫取回木雕”、“要回木雕”的故事,在其中也为们展示了儿女和父母之间的家庭矛盾和朋友之间的友情。
请同学们根据这四个主要情节来划分相应的文章段落。
羚 第一部分:查问木雕(1—16)
羊 第二部分:赠送木雕(17—23)
木 第三部分:逼取木雕(24—25)
雕 第四部分:要回木雕(26—38)
(3)思考:体育课换裤子的事和我们的情节有关吗?(分析插叙内容)
写法上:插叙;内容上:仗义、友情
插叙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丰富内容;调整结构
(五)默读课文,分析人物
(1)带着问题浏览课文:
1,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2,小说主要从什么角度描写人物?(学生找文中相关语句分析描写角度)
3,小说中人物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学生据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总结人物形象)
明确:人物形象小结
我 重义轻财、软弱 万芳 仗义明理
爸爸 老成持重 万芳妈 爽直、严厉
妈妈 固执生硬、软硬兼施
奶奶 通情达理、无能为力
(2)分角色朗读
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分析理解了人物特点,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直接感受人物形象。
(六)跳读课文,分析环境
1,“屋里静极了。”
用屋里静极了来渲染父母与“我”僵持的紧张气氛。
2,“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以寂静无声衬托我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痛苦。
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烘托心情的哀伤,不仅写天气的寒冷,还指我心中的凄凉与哀伤。
(七)小结全文,归纳中心
以小说三要素为基础,我们梳理了文章的主要情节、概括了人物形象,也分析了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作者的用意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含蓄批评重财轻义的行为,赞美朋友间真诚无私的友谊。
(八)见仁见智,思维拓展
关于友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大命题。例如:《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件事,你们觉得谁对谁错?或者说当你遇到此类事又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思百思特网考后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特别声明(本站非电商站,不做网上交易):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