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物品知多少?(民俗用品)

80酷酷网    80kuku.com

民俗用品(传统民俗物品知多少?)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也是一种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民俗涉及面广,从岁时到时令,从生产到生活,以及吃住礼仪可谓包罗万象。文成从百思特网新石器时代早期,境内便有人类在繁衍生息,唐、明、清时,北方士夫,闽广人群更是大量入迁,随着人口逐年增多,民俗随之日趋丰富,并形成极具文成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民俗既富有鲜明的特色,又具有瓯越文化的粗犷与质朴。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民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些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仍息息相关。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文成那些曾熟悉的民俗及物品。

围腰布

传统民俗物品知多少?来看看文成这里有哪些

围腰布

围腰布俗称“拦腰”百思特网。是将青白两色棉纱,用织布机织成格子纹粗布。抗日战争前,妇女多数会织布,一般农户都备有摇纺车或脚踏土织布机。妇女用纺车纺成线,有的先着色用织布机织成粗花布,有的先织成本色白土布,再送染坊用靛青染成青色或蓝黑色做成衣裳。围腰布则是取长42厘米,宽65厘米,镶上宽2.2厘米、长210厘米的拦腰带。过去男女劳动时,用于束腰护身,防污擦汗。也是女儿出嫁,必备之嫁妆。数量少则数十,多至上百。婚后三日,新娘需将拦腰分给前来帮忙的人及诸亲友。平时也常有把拦腰与毛布作为送人情的礼物。至今农村一些老人干活的时候仍有束拦腰的习惯,蓝白相间的一块粗布围在腰间,粗犷中倒带着一份文艺感。

背巾

传统民俗物品知多少?来看看文成这里有哪些

姐姐用背巾背着小弟弟

背巾是一种背婴幼儿的背具。背巾的好处是使用方便,容易折叠收纳,只要摊开来,就能不费力地背起孩子,很适合和孩子亲近。而且背巾的隐蔽性也好,由于背巾的长度和宽度足够,可运用的范围广,因此在包住宝宝之后,仍有多余的布可盖在宝宝身上,所以在妈妈喂母乳时,能提供较为隐蔽安静的环境;而户外阳光太强时,大范围的背巾布更是遮阳的好工具。同时还可以培养亲子依附感,使用背巾时,宝宝和妈妈只贴着一层布,关系紧密,不但让双方安心,无形中还可以培养出深厚的亲子依附感。

背巾在文成俗称“挎巾”,是用织布机织成1.4尺宽,1.2丈长的家织青蓝布。平时母亲要干活,就把小儿用挎巾裹围自己背上。这种挎巾多是娘家所送。背巾的背法主要包括横抱式和面对面坐抱式,也可用前眺式或后背式。文成人用挎巾背孩子主要用后背式,这种背法的好处是可以将双手空出来,行动轻便,不仅可将孩子带住,还不影响做家务。

米塑

传统民俗物品知多少?来看看文成这里有哪些

张玉瑶制作米塑

米塑又称“粉塑”,是温州地区独有的民俗工艺,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双绝。米塑是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其作品大小不一,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大都用于喜庆节日和庆祝寿辰等。

上世纪80年代,在温州地区提起米塑来,许多人耳熟能详,文成也有几位较为有名的米塑艺人。后随着社会发展,米塑这项民间艺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越来越不为人所知。张玉瑶是文成米塑艺人中的一位。张玉瑶的父亲精通米塑,受父亲的熏陶,她自小就对米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感悟。由她制作的米塑作品,无论是花草虫鱼、蔬菜水果、人物、走兽,染上色彩后,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 张玉瑶介绍,文成米塑多用于老人祝寿、喜庆、贺礼、祭祠等场合。以前,制作米塑的人很多,一个月能接到好几个订制米塑的单子,有时都忙不过来,随着社会发展,昔日这个备受宠爱的民间艺术,逐渐被蛋糕、水果等实物替代,现在预订米塑的人不多了。 她说,现在学米塑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米塑不可长时间存放,不能把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她很担心这项温百思特网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九层糕

传统民俗物品知多少?来看看文成这里有哪些

九层糕,又名九重糕、重阳糕、千层糕、中元糕,取长长久久、步步高升之意。九层糕是温州一代传统小吃之一。每逢除夕、清明、中元、重阳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一些酒席,及瓜果和九层糕祭祀,一是阐扬怀念先祖的孝道,一是为了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在一些特定的节日里,文成人也有做九层糕的习俗。

文成的九层糕是以籼米加槐花米为原粒,放少量食盐,几片生姜,水磨成水粉,用蒸笪一层一层炊熟,再切成棱块即成。做好后的九层糕其色美味佳,乳香甜润,如果煎炸,味道更是可口。乡村人逢端午、七月半、中秋、冬节食用。平时,民间多有做小本生意者炊就九层糕,在过往路亭或交通要道边叫卖,是旅客理想的食物。

巧食

传统民俗物品知多少?来看看文成这里有哪些

巧食是一种类似手指或者口舌状饼类点心,名曰“巧食”。吃巧食是七夕节的一种民间的饮食风俗,流行于浙江南部,汉族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各地不尽相同。每逢七月七,妇女、儿童用五彩线把巧食穿成串儿,抛掷到屋顶,表示让喜鹊衔去搭桥,夜渡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同时,女子还要摆上巧食及果品,取绣线编织香袋斗巧。现在虽然有些地方仍然有吃“巧食”的习俗,但巧食多是从店铺买来的老婆饼一类的点心。 文成七月七一直有制作巧食与吃巧食的习俗。巧食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及一些配料,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文成的巧食与其他地方的巧食不同之处是在点心中加入薄荷,入嘴有一股清凉感觉,据说吃了不容易上火。文成菜场的商铺与小摊上经常会看到这种小点心。

特别声明(本站非电商站,不做网上交易):以上内容来源于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