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李彦宏的童年故事[图]

80酷酷网    80kuku.com

  

  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并不觉得自己小时候有多么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样,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过是在“随大流”罢了。李彦宏的父母在晋东化工厂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彦宏有3个姐姐1个妹妹,他的腼腆温和或许与姐姐们的宠爱有关。

  父亲常常带李彦宏去看戏曲电影,为此他还一度迷上了戏曲。他的舞台很小,只是家里的那张床。他常常把床单围在腰里做战裙,拿一根棍子当枪耍,一个人不断亮相。山西阳泉晋剧团招收学员时,他去了,剧院老师从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种灵气,决定录取他。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李彦宏的大姐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学,引得四邻艳羡。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染更多的人。这与现在百度坚持的“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一脉相承。

  上学了,李彦宏就读于山西阳泉晋东化工厂的子弟学校。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摆在面前。初三升高中是全市统一考试,有一个最好的学校摆在那儿,那就是阳泉一中。老师们发出动员令:“进了阳泉一中,80%能上大学。”晚自习,在做了一张张模拟试题后,李彦宏环视一下仍在埋头演算的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紧张、严肃”的表情,夏日的炎热聚集在教室里,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点燃爆炸。他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挺严重的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冲过去了,将走出阳泉,在像北京那样的城市里过那种电影电视中看到的生活;若掉了下来,最终可能成为一个粗俗的“野小子”。

  第一场考试是数学,他有些紧张,每一个填空题、选择题,都要演算许多遍,但交了卷后,他忽然发现有一道题可能审题有误,瞬时,脑袋上如同挨了一记重拳。三个姐姐看他忧心忡忡的样子,觉得很可笑:“怎么考个阳泉一中这么紧张,我们都从那儿出来的。看来你不行!”听到这种嘲笑,李彦宏反倒不紧张了,不就考个阳泉一中嘛,多大个事儿啊,等中考的成绩出来,李彦宏竟以502.8分列全校第二名。

  李彦宏第一次见到计算机时,他正在阳泉一中上高中。学校从各班里挑选一批成绩不错的学生成立了计算机学习小组,李彦宏因为数学成绩突出得以入选。上高二时,山西省举办了一次计算机编程大赛,李彦宏在阳泉赛区排名第二,顺利进军太原参加决赛,结果却是一塌糊涂。好在,从阳泉来到省城的新鲜感冲淡了比赛的不愉快,考试之后,他和同学们相伴去逛书店。在太原的书店里,他找出了出师不利的原因。这里关于计算机的书,一书架一书架的。李彦宏由此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别人有这么多的资料,而自己在阳泉没有这样的条件,计算机水平自然不可能排到特别靠前的名次上。这是一次幼稚的思考,却最终导致他在高考填志愿时,刻意避开了计算机专业。

  1987年,过完高中最后一次暑假,李彦宏来到了北京。穿行在校园的林荫道上,看了想像过无数遍的未名湖的湖光塔影,这个以阳泉一中第一名成绩来到北京大学的青年,入学的快乐、骄傲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他发现,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转专业而来的。他置身其中,很没面子,更令他不能忍受的,是这个系的计算机教育非常简单。尽管当初刻意回避了计算机专业,但李彦宏并未放弃对计算机的兴趣。在他的设想中,情报学除了要学习信息检索的理论,还会学习一些计算机数据库的知识,假设计算机系有10门课,自己可能只学3门,但一旦结合自己的专业,那么,在某一个领域起码要比计算机系学得更深一些。李彦宏这个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对于图书情报专业而言,计算机根本不是专业,课程学得很浅。

  枯燥的学习之余,他对前途有了一种担心:如果说自己这方面不如人家的话,未来怎么办?自己的优势要从哪里展现?显然,他的理想不是去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虽然许多大知识分子都曾是图书管理员,但是对一个意气风发的北大青年来说,稍显不够刺激。

  在北大他实现了在舞台亮相的愿望

  李彦宏开始寻找突围的方式。他的第一个决定,是有意识地去感受这座中国著名学府所能够带来的厚重与活力。他常去“三角地”,那里的告示栏里贴着各种讲座的海报,讲课的都是名人,而且来自不同的领域。在那里,大家可以争论,又可以共存。这跟现在的互联网格局很相像,在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哪怕板砖横飞,但依然可以共存于一个BBS.任何一个人,只要听得多了,就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再人云亦云。

  当然,李彦宏不只带着耳朵。他小时候那个在舞台上亮相的愿望,在北大的辩论台上实现了。李彦宏的大学时代,1990年前后,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如火如荼。大学校园里,也常举办校际辩论赛,争论诸如“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体育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类本来就说不清的问题。

  据百度技术部的同事们形容,李彦宏“打球像跳舞,跳舞像擦玻璃”。打球像跳舞,是指运动量极大的羽毛球,奋力抽杀时他会双臂齐挥,一心想一招制敌。至于跳舞像擦玻璃,比较难以想像。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部《霹雳舞》上映,一种如机器人擦玻璃的舞蹈风行一时。让性格沉静的李彦宏去跳霹雳舞,实属强人所难。同事大约是说李彦宏跳什么舞都像擦玻璃。其实,李彦宏身材不错,曾入选舞蹈队参加了在天安门的集体舞大联欢。

  为了前途他旁听计算机,决定出国

  在北大,没有了排名的压力,李彦宏开始为自己寻找压力。他的第二个决定,是重拾对计算的热爱。既然自己的专业中计算机课程太简单,那就干脆去听计算机的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自己专业的信息检索就不用功。而事实上,百度搜索与两个专业密不可分,一个是计算机、互联网,一个是信息检索。那时的李彦宏,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会结合得如此完美。

  李彦宏最重要的决定是准备出国。当时,有一本薄薄的名为《北京人在纽约》的小书在社会各阶层中被传阅。《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讲,那里是天堂地狱并不重要,出国,是一种时尚和风潮。

  专业成了出国障碍1991年,他赴美转攻计算机

  当初精心选择的专业,不仅味同嚼蜡,也成了出国的障碍。那时候,学数学的或者学物理的出国比较容易,学历史的或者学地理的出国就很难。李彦宏打听了一下,他们这个专业在美国好像没有什么对应的专业,本科一毕业就能拿到奖学金到美国去的例子非常少。这个调查结果未免让人心里一凉。

  出国的前提是要先考托福,李彦宏开始过上了“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他同时申请了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他要与计算机结缘,本来高考时想避开的这个专业,给了他出国的奖学金。最终,李彦宏收到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这让李彦宏感到兴奋,当然,他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第一,他要改专业;第二,他误了一个学期的课,因为他是到1991年底才走的,而学校9月就开学了。

  1991年的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他出国之前,北大南墙外面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电脑公司,中关村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了。离开这里时,李彦宏的理想在遥远的美国。但仅仅7年之后,李彦宏又回到了这里,把一个网络的梦想在这里实现。回想北大的生活,现在的李彦宏依然充满了感激。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