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布依族苗族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脉,名为乌蒙山。这座山有一条支脉,叫关岭,又叫关索岭,位于灞陵河岸上,西侧靠近关索镇的东街。
有民间传言,“关索岭”这一名字是由关索将军而得名,因为,他当年驻军于此。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关索是谁?
说起关索,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关索是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当荆州被敌军攻占后,他逃到了鲍家庄养病。后来,听说东吴敌人死了以后,关索才回到蜀汉,归于诸葛亮麾下,与其一同南征。那么,关岭到底是不是因为关索而得名呢?关岭和它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别急,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关岭”这一名字的来源及其成名的原因。
公元225年,诸葛亮带兵南下作战平定战乱,以期光复汉朝。而关索作为他的一名部将,自然随之南征。某天,关索与叛军对战,经过一番战争之后,叛军觉得自己敌不过关索,于是,便往一座高山上跑,之后,关索乘胜追击,跟着敌人来到了这座高山上。
当时,正值夏日的正午,天气非常炎热,将士们都很想喝水,可是,他们的水早就已经喝完了。就在这时,关索的战马突然挣脱掉缰绳,用力把头砸向了一堆乱石。对此,将士们困惑不已。过了一会儿后,水突然从乱石的缝隙中流了出来,马儿欢快地喝着水。
面对这种情况,将士们一片惊呼,随即反应过来:“有水了,马儿在乱石中刨出了水。”一时之间,将士们团团围住这堆乱石,希望能喝上一点水。但是,马儿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这些将士。当补充完水分后,它往水里撒了一泡尿,然后高傲地看着将士们,那神情仿佛在说:“此水乃我开,只能由我喝。”
见此,关索十分生气,他执起手中的马鞭狠狠地打向马儿。马儿受痛,跑到了坎子上,不断朝关索叫。见状,关索十分恼火,他猛地抽出自己腰间的佩刀,插入凹地里,说:“难道只有马儿才能刨出水,而人却不可以刨水吗?”听后,士兵们悻悻地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儿,士兵们惊奇地发现,竟然有水随着关索的刀身流出。于是,关索握紧刀把,用力往渗水处捅去,一时间,水不断的往外流。看见这种情况,士兵们十分高兴,大家围住水源使劲的大喝。就这样,原本因为没水低落的士气瞬间大涨,使关索一下子打败了敌军,占据了山顶。
后来,为了纪念关索,人们便以关索的名字来命名这座高山。与此同时,把马儿刨出水的地方称为“马刨井”,关索战刀捅出来的井称为“刀把井”。
这便是关索岭这一名字的来源及成名原因。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关索岭发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海生类爬行动物和海百合的化石。通过追溯这些化石的来源,人们竟然发现了一个古生物种群,使得关索岭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根据长期的调查学者们认为,这个古生物群形成于晚三叠纪时期,距离现在大概2.2亿年。因为,这个古生物群很靠近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所以,它主要由海生类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构成。除此以外,它还包括许多其它类别的化石,比如:伴生多门类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这些珍稀的海洋化石,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古海洋生态系统。因此,有人将这一古生物群视为历史上的重大发现,这不仅有利于人类研究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还在研究三叠纪时期的生物学、地理学和地层学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关索岭的古生物种群,还是证明三叠纪时期海洋生态系统全面恢复的重要证据。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研究三叠纪时期海洋生物的复苏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还原上古海洋的面貌,探讨人类的来源,这便是关索岭成名的第二个原因。
可见,关索岭并不是一座普通山脉,在它身上,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不断吸引着人们前往。我们坚信,人类总有一天会挖掘出那些藏于山岭之中的化石密码,然后,解开人类的历史之谜。
其实,关索岭除了关索的传说外,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其中,有关岭狗肉和关岭剪粉。“关岭剪粉”是关岭自治县传统食品之一,也称“关岭一绝”。它的特点是薄如纸,白如雪,筋丝好,下锅经得起煮,上嘴有嚼头,醇香诱人,可口如意,食之者无不赞不绝口。
此外,“太子廓”是关索岭的主峰,海拔1237米,位于关索岭口南侧,顶分三岔,雄伟险。自古以来,都是滇黔两省通道上的要隘。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黔滇公路通车,由东麓南绕至岭西腰部至县城。现今,关索岭有明清两代留存的古驿道、“太子洞”“太子阁”等古迹,是人们的旅游胜地。
其实,关于关索此人是否存在,历史上一直有很多争论。并且,据记载关羽的后代,在汉亡时曾被庞德儿子庞会杀尽,事见《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松之引注的《蜀记》。庞会当时随钟会、邓艾伐蜀汉,蜀汉灭亡,为报其父之仇,“尽灭关氏家。”
但在荆州,则有关羽后代一脉代代相传。据清光绪年间的《荆州府志》记载:关平随父镇守荆州时,娶赵云之女为妻,生有一子叫关樾。吴兵袭取荆州时,关平妻子抱着才八岁的儿子逃出荆州城,易姓改名,避居乡下,到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时,才回荆州城,恢复关姓,世代相居荆州,以守陵冢为家......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瀑乡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