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湛江有这么一个地方,他们的先人自称为狗的后人,至今还流传着石狗文化,并且入选国家非遗,这个地方就是雷州。
雷州是雷州半岛文化的发源地。
雷州的得名有个神话故事
中国有三大半岛,雷州半岛是其中之一。雷州半岛在中国地图上就是湛江的版图,包括徐闻县、雷州市、吴川市、遂溪县以及湛江市内五区。
提起雷州,湛江人就特别激动,因为雷州人说话连湛江人都不是很懂,算是一支奇葩。雷州人是汉族八大民系之一,是由北方汉人、闽人与南方越族共同融合、演化而成的以汉语雷州话为共同方言的文化族群。
关于雷州的得名,最让人熟知的一种说法是雷州多雷,一年至少有200多天都在打雷,而且是只打雷不下雨的那种。其实这种说法并无依据。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陈鉷公的人,他养有一只猎狗,这只猎狗很奇特,长着9只耳朵,每次陈鉷公打猎的时候,狗的耳朵动了几只就能打到几只猎物,非常神奇。有一天,陈鉷公又出门打猎,发现狗的9只耳朵都动了,他心想,这回肯定是个大猎物。哪知,最后竟然打得是一块石头,这让陈鉷公很失望,转念一想可能是天意,便将石头带回家放在了自家院子里。第二天,突然一道雷劈在石头上,但见出来一个娃娃,一手写着一个“雷”字,一手写着一个“州”字,合起来刚好是“雷州”。
当然,这种说法明显是一个神话,并不能信。传说,这个娃娃还有个名字叫陈文玉。
陈文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雷州的第一位刺史,深受人民爱戴。雷州的得名还确实与他有关系。
在雷州博物馆陈列有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天南重地。证明雷州在雷州半岛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因为没有落款,牌匾的来历无从考究。
雷州古时是一个蛮荒之地,他们的先民是百越中的一支,先秦时称“骆越”,汉至晋代称“乌浒”,南北朝以后叫“俚僚”,直到唐贞观八年,第一位刺史陈文玉改名为雷州,从此,雷州的名称便由此诞生并延用至今。
陈文玉生于公元570年,公元631年任东合洲刺史,3年后,他将东合洲改名为雷州。据说,他在位期间,给雷州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他死后,为了纪念他,雷州人封他为雷祖,并建了很多座雷祖祠。
雷州人自称是狗的后人
关于雷州人的石狗习俗文化要从古时说起。
秦汉时期,有一只“盘瓠蛮”部落在此地生息,他们的寿命普遍很短,生育能力也很低。当时的人们觉得狗的生命力旺盛,一胎还能生多仔,就想像狗一样长命、多子,便自称为狗的后人,将狗作为图腾崇拜。
不过,对狗的崇拜并非自盘瓠蛮才开始。早在蒙昧时代,他们的祖先就有了对狗的崇拜。《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述:“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记载了神狗在雷州创立一个国家,雷州先人是狗的后代。
秦征服百越之后,置岭南三郡,汉、越的融合将石狗文化传承了下来。
时至今日,雷州石狗文化经历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守护神的过程。人们将石狗放在门口、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口、庙前、墓前,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还会拜狗。
雷州的石狗什么样?
雷州石狗被誉为南方的兵马俑,一般由玄武岩雕刻而成,其大小和精致程度也不相同。以前小户人家的石狗通常个头小,做工比较粗糙,有钱人家的石狗个头大,做工则比较细腻精致。
在雷州石狗文化流传的时代长河中,石狗的形态一直在发生变化,可谓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汉代以前的石狗,形制古朴,多为狗身人头,有着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明显特征。
汉代至唐代,怀抱小狗的石狗,被雷州人称为“送子之神”;足踩乌蛇的是“风雨之神”;足踩石鼓、铜钱、乌龟的“福神、财神、寿神”;足彩龙印的是“护法之神”,还有云雷纹的附加雕刻,反映了海外贸易情况和雷祖崇拜习俗。
雷州博物馆有一只身形最胖的石狗,来自于唐朝,反映了唐朝以胖为美的特征。
到了宋、元、明时期,石狗带有明显的中原特征,石狗基座一般刻有“王”、“石敢当”、“泰山石”等汉字,附加雕刻还会刻上渔网、船锚、法绳等。
清代的石狗则刻有长辫子、领带等饰物。
雷州石狗除了形态不同,各地区的石狗也有明显的职能性特征。例如农田地区的石狗外形像青蛙,沿海地区的像海豚,山区的则如狼似虎。
他们的饰纹也各不相同,守田的大都面部扁平,身上饰有云雷纹,专司风雨,有利五谷;守海的尾部饰有船锚,以利航海;守山的饰兽网,以利狩猎......
雷州的石狗文化非常丰富,三言两语根本无法说清全部。雷州博物馆有一只3面石狗,据说这样的狗常放在三叉路口,充当交通警察。
最有故事的当属狗王。它底座高,身形壮硕,背后写着“石狗王”和“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几个字。翻译为现代语言则是“统领泱泱大国,万民亲附,百姓顺从”的意思。
据说人们发现这只石狗的时候,准备将它挪至雷州博物馆。当时几个壮汉一起抬,石狗却丝毫不动,后来,村里的老人过来跟石狗说:“你在此日日经受风吹雨淋,跟着他们去博物馆,从此不再受此苦,还能统帅其它小狗,充当它们的王,何乐不为?”后来再抬石狗,果然就抬得动了。
雷州人崇拜狗却又吃狗,真奇怪
雷州人认为石狗对主人忠诚,不容外人侵犯,要是触犯了神灵,还要向石狗磕头道歉。
过去,雷州生活着几个少数民族,有的民族在吃饭之前,会先将食物供奉石狗,之后才会轮到自己吃。
有的地方的小孩拜石狗为父母,戴“狗仔帽”,起狗名。在60-80年代左右,当时雷州的人们普遍比较穷,又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生了男孩,便给男孩起带“狗”字的小名。例如“二狗子”、“狗保”、“狗生”等,认为带狗名的小孩比较好生养。
还有的地方长期不下雨,人们便抬着石狗游行,祈求上天降雨。
不同的地方,对石狗的民间信仰也不尽相同。
虽然雷州流传着石狗文化,但是他们并不介意吃狗肉,雷州的白切狗可谓天下闻名。
人们不禁有个疑问,为什么雷州人崇拜狗却又吃狗?在雷州的先人将狗作为图腾崇拜之时,他们就没有介意过吃狗。这到底是为什么?
根据分析,原因大致有3个方面。第一种原因是狗为猪、牛、羊、马、鸡、狗六畜之一,本就是让人吃的。第二种原因是古人认为吃狗肉能强身健体,从而让人的寿命延长,为了繁衍生息他们便用吃狗肉来实现。第三种原因是外来文化的到来,让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越来越淡,狗已褪掉神灵的光环,从而沦为普通的家狗。
这些原因,足以让雷州的白切狗餐馆到处可见,甚至还诞生了白切狗一条街。
雷州石狗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雷州石狗的习俗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如古代那样浓烈,但它却是雷州一份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点始终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