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1-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这里提到了势,势是阴阳抑或说自然的什么状态?
书法首先必须有纸,有笔,有墨,还需要有人,需要书写,成为作品。这样就存在纸笔矛盾,笔墨矛盾,纸墨矛盾,人笔矛盾,人纸矛盾,人墨矛盾,这是书写时的基本矛盾。
在人笔墨纸四要素中,人毫无疑问是阳性的,是老阳;而笔也是阳性的,是少阳。纸是阴性,是老阴;墨是阴性,是少阴。
创作过程,就是阴阳转化,四要素中的阳,最终转化为墨迹,成为作品。于是,阴阳成了一对矛盾,那就是墨迹和纸白。在这对矛盾中,纸白是阴性,墨迹是阳性。
阴阳和势具有什么关系呀?阳的属性趋动,动则产生动势,阴阴的属性趋静,静则产生静势。
从“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语境来看,这里的势,不是静势,而是动势。
书写过程中,只有笔和笔锋发生运动和姿态变化。因此说,这里的势,只可能是毛笔的写字过程中的动势,而不是笔画的姿势。
毛笔的动作是动势,笔画的姿势是静势。静势也有来去不可阻挡的像态,但是动势确实有不可阻挡的气势。
而沈老认为,不可止、不可遏,正是说明人手所控制着的笔豪,若有意若无意之间往复活动着,既受人为的限,又大部分出于自然而然,即米芾所说的“振迅天真出于意外”,这种情形,是极其灵活无定的。
沈老以上的观点,可以间接的说明,这里的势,是笔豪产生的势态。
2-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以进一步解释,前面所说的势,是毛笔笔锋由于柔软产生的适应势态。
书法艺术与使用毛笔有极大的关系,毛笔能形成奇异笔画,是由于它的柔软性,抑或说可塑性有关。把笔尖用力塑造成不同样态,无非是这种样态可以有效完成不同的笔画形态。
因此,当我们看到笔画时,我们可以搞逆向工程。理解这个笔画,笔锋起始是什么势态,笔锋运行是什么势态。起始势态,书者是如何用力完成的。这种逆向工程,就是临帖,需要聪明才智。
但是师传不同,师傅直接教授你如何用力,完成什么样笔画状态。这是正向工程,结果一般不出大问题。
当今书法,提倡临帖。那是没有师承,只好模仿。
用力塑造笔锋和行笔,都需要力量的把握。力量不同,产生不同效果。而逆向工程,需要对二者都做出精确的判断。
即使你判断正确,也不一定出那样的效果,因为自然属性的笔豪和自然属性的力道,都具有不可完全被操控的一面。
因此说,笔画奇怪的效果,是力量对笔锋塑造和运行不可完全操控的结果。这恰恰是基于自然界的阴阳对立,是不可能被完全彻底的被操控的结果。
3-最后我们解释一下故。
古文的故,就是我们的所以,很显然是接续上文的,是因果关系,只不过省去了因为。
而上文,最后说到肌肤之丽,说到下笔用力。那么,本文的关键,就是“下笔用力”和“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因果关系。
我们试想,一根笔豪,你向下垂直用力。它是向左弯,还是向右弯?你控制住了吗?一但弯了,就是势来,你止住了吗?弹出去可谓势去,你阻止了吗?
因此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是笔豪的势态不完全可控。而“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是不可控的效果,是你完全不可预料的。
因此,我要如上解释,“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