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问先天性耳前瘘管的问题,如何预防其出现,如何避免感染,是否都需要手术,什么时候应该进行手术等等。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希望能给这些朋友一些帮助。
说先天性耳前瘘管大家可能还不清楚是个什么疾病,但说到“耳仓”“聪明洞”,多数人可能就就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胚胎期发育异常而出现的疾病,出生就有,多数位于耳轮脚处,外观看上去就是一个窟窿眼。有些人是一个小坑/凹陷,看不到明显的窟窿。
总有朋友问这个瘘管是怎么来的,教科书上的解释是遗传导致,实际情况中没有明确遗传表现的也不少见,所以大家也不必去纠结如何预防了,就是个概率的事,谁赶上算谁的,实在是没有方法能预防其出现。
有这个窟窿其实也不必紧张,对于多数人来说并无大碍,平时可能会流些分泌物出来,有些难闻的味道,直到终老,仅此而已。而有一小部分人就比较麻烦了,有可能会反复出现感染,轻者红肿,重者破溃或需要切口,这是一个比较煎熬的过程,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出现时,家长的焦虑可想而知。
前面提到没有方法可以预防其出现,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不让其感染呢?非常遗憾的是,这个也没有。从耳科医生角度来说,只能提醒大家日常别去随意挤压,因为从外看是一个窟窿眼,内部则是像一颗大树的树根,延伸的方向和深度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盲目挤压虽然可以挤出一部分分泌物,但必然造成另一部分被挤到更深的区域,反而是造成感染的诱因之一了。
在出现感染的早期,只有全身用药(口服/注射)抗生素才有扭转感染的作用,局部涂抹的药物难以透过皮肤的屏障进入瘘管内,无法起到控制感染的目的。部分病例症状轻微,红肿几天就没事了,部分病例会在耳前形成脓肿,需要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切开引流是为了尽快排空脓液、缩短病程,等自然破溃会迁延很久,痛苦更久。
切开引流并不是瘘管切除手术,只是治疗瘘管形成的脓肿,对瘘管的结构并没有实际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日后依然有可能会再次出现脓肿的情况,所以针对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问题,我的处理原则如下:如果瘘管没有出现脓肿破溃/切开的情况,可以不考虑手术切除;如果出现过脓肿破溃/切开,那就得考虑进行瘘管切除手术,彻底铲除瘘管组织,永绝后患。
牵涉到具体的个人,瘘管切除手术时机可以选择在一个身体状况最佳的时段,不必急于一时。成年人多数可以局部麻醉下进行,儿童和少数无法配合局部麻醉的成人可以选择全身麻醉。
最后提一句,瘘管切除手术难易差别较大,有些人反复感染破溃,瘘管结构混乱,一次手术未必能完全铲除,再加上医生经验技巧的差异,有部分病例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