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是哪个省的(贵阳市有多少个县)

80酷酷网    80kuku.com

贵州省概况

贵州省,简称贵(亦称黔),省会贵阳市,省人民政府驻乌当区。全省总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856.21万人(2020年全国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共有9个地级行政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6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50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

贵阳市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柯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1119年更矩州名贵州。1280年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1283年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明1413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1569年,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1586年置新贵县,治贵阳。1601年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1618年析新贵县、定番州置贵定县。1631年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贵定2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今长顺县)、定番(今惠水县)3州和4个长官司。

清1659年,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1666年移云贵总督驻贵阳。1687年,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1695年,省新贵县入贵筑县。1749年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今属长顺县)。1881年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移贵筑县驻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县。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1941年,撤贵阳县改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

1949年11月,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1952年,贵筑县划属贵阳市。1958年,撤销贵筑县,改设贵阳市花溪、乌当二区。同年,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属贵阳市。1963年,将开阳县划属遵义专区,修文、清镇二县划归安顺专区,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96年,将原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县”划属贵阳市。至2020年末,贵阳市共辖6区3县,代管1县级市。

南明区、云岩区:1941年以前属贵阳县地,1941年属贵阳市城区。1955年设立贵阳市南明区,因南明河贯穿全区得名。另设云岩区和富水区,1958年富水区并入云岩区。

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 1958年以前,属贵阳市辖贵筑县。1958年,撤销贵筑县,其辖区分设贵阳市花溪区、乌当区。2012年,析贵阳市乌当区的部分地区,设立贵阳市观山湖区

附:贵筑县:明1687年,省贵州卫置贵筑县。1915年,移贵筑县治驻扎佐,旋移息烽城,后并入息烽县。1941年,撤销贵阳县,分置贵阳市和贵筑县,县治驻花溪镇。1949年属贵阳专区,并为专署驻地。1952年划属贵阳市。1958年被撤销。

附:小河区: 1993年将花溪区小河镇、南明区小河办事处合并设立市直辖小河镇。2000年,改设贵阳市小河区。2012年,并入花溪区。

白云区:1958年以前,属贵阳市辖贵筑县。1958年属贵阳市乌当区沙文公社。1959年析沙文公社设立市直辖白云镇,1973年改设贵阳市白云区

开阳县:公元前126年,西汉于南夷置且兰县。至明1631年,在本地置开州。至民国时期,因直隶有开州,四川有开县,遂于1914年,废开州置紫江县。1930年改称开阳县。1949年属贵阳专区,1952年属贵定专区,1956年属安顺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1963年属遵义专区,1965年属安顺专区(1970年改称安顺地区)。1996年属贵阳市。

息烽县:西汉时属且兰县地。东晋371年置晋乐县。至清1687年,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修文县地。1914年,析修文、贵阳、紫江(今开阳)3县地置息烽县。1915年,贵筑县治移至息烽城,后并入息烽县。1949年属贵阳专区,1952年属贵定专区,1956年属安顺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1963年属安顺专区(1970年改称安顺地区)。1996年属贵阳市。

修文县:唐朝时期分属功州和蛮州。明1630年置修文、息烽2守御千户所,治地息烽城。清1687年,裁敷勇卫置修文县,以修文千户所为名。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熄烽县相同。

清镇市:春秋时期属牂牁古国。战国时属大夜郞国。汉代属牂牁郡。唐、宋为羁縻清州。至清1687年,裁威清、镇西两卫和赫声、威武二所,合置清镇县。1992年,改设县级清镇市。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熄烽县相同。

六盘水市

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属地。秦代为巴郡汉阳县地,两汉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夷县和犍为郡汉阳县、存鄢县。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内和黔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步战胜当地的濮人而占有其地,实行封建领主制统治。隋唐时代改郡为州,唐承隋制,今市南为盘州地,市北为汤望州地。后二州合为羁縻州。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助土酋力量对抗南诏国和大理国。今市境内作为缓冲地带,南为于矢部(自杞国),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甸国),北为罗氏鬼国,这三个藩国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元代,于矢部(自杞国)置于矢万户,后改为普安路总管府;罗殿国置为普定万户,后改为普定府;罗氏鬼国置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

明清时代代,中央王朝改土官间接统治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即改土归流。这个时期,普安路总府改为普安州,普定府改为西堡官司,八番顺元宣慰司改为贵州宣慰司。“改土归流”制度使中原文化渗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清雍正年间,境内改土归流基本结束,今市境内北设水城厅,东设郎岱厅,南设普安州。

民国时期,境内设水城县、盘县、郎岱县。中国工农红军一、三军团,九军团,二、六军团分别途经境内,宣传革命道理,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各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数千名爱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

新中国时期,1949 年 12 月至1950 年 2 月,境内三县相继解放,三县建制几无变化。1964 年 5 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三线建设的重点基地,设立三个矿区分别进行管理。1965 年底,贵州省决定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接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双重领导,从贵州省的六枝、盘县、水城、威宁、普定、镇宁和云南省宣威划出部分区、社(队)隶属新成立的三个矿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县仍分别属安顺、兴义、毕节地区管辖。1966 年 2 月 ,三个矿区改为特区。1970 年12 月,设立六盘水地区,区署驻水城特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分别与郎岱(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合并为县级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划属六盘水地区。

1978 年 12月,六盘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六盘水地区,设立地级六盘水市,辖六枝、盘县、水城3个县级特区。至2020年末,六盘水市共辖2区1特区,代管1县级市。

钟山区、水城区:明属安氏土司辖地,清1733年置水城厅,因水城河得名。1913年置水城县。1966年析置水城特区,1970年水城县并入,后又改水城县。1979年复置水城特区。 1987年,撤销水城特区,原辖区分别设立六盘水市钟山区和水城县。2020年,撤销水城县,原辖保华等2镇3乡划属六盘水市钟山区管辖;其他辖区改设六盘水市水城区。1949年属毕节专区,1970年属六盘水地区,1978年属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明为西堡陇、安、沙3个土司辖地。清1731年置郎岱厅,1754年析郎岱厅北部地置羊场巡检。1913年置郎岱县、羊场分县,1936年羊场分县并入郎岱县。1960年,郎岱县改设县级六枝市,1962年撤市改设六枝县,以境内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六枝”命名。1966年,析六枝县店子等公社,设立六枝特区。1970年,六枝县并入六枝特区。1949年属安顺专区,1970年属六盘水地区,1978年属六盘水市。

盘州市:明初置普安府,后改普安州。清1811年置普安直隶厅,1911年更名盘州厅。1913年改盘县,以盘江得名。1966年改盘县特区。1999 年,盘县特区复设盘县。2017 年,改设县级盘州市。1949年属兴仁专区(1952年更名兴义专区),1970年属六盘水地区,1978年属六盘水市。

遵义市

春秋时期,今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隋代置郞州,唐639年,改郎州为播州。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设遵义县,为播州治所。明1600年,“平播之役”后,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区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1913年废府存遵义县。

1950年,云南省设立遵义专区,专署驻遵义市,辖遵义市和遵义、绥阳、正安、道真、婺川(后改务川)、凤冈、湄潭、仁怀、赤水、鳛水(后改习水)、桐梓等11县。1970年遵义专区改称遵义地区,区署驻遵义市,辖遵义市和遵义、桐梓等12县。

1950年,自遵义县析置县级遵义市。1951年,遵义市并入遵义县。1952年复置。1955年遵义市改由省直辖,由遵义专区代管。

1997年6月,遵义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撤销县级遵义市,改设地级遵义市红花岗区。地级遵义市辖原遵义地区所属遵义、习水、余庆、绥阳、凤冈、桐梓、正安7县,另辖道真、务川2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红花岗区,后代管赤水、仁怀2县级市。至2020年末,遵义市共辖个区7县2自治县,代管2县级市。

今遵义市所属各区县市,1949年为12县,除余庆县外,其他区县市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是:1949年属遵义专区(1970年改称遵义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至今。余庆县:1949年属镇远专区,1955年以后 的隶属与其他县市相同。以下介绍各区县市时不另复述。

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1950年以前属遵义县。1950年析遵义县城区设遵义市。1951年市县合并,1952年分置为县级遵义市和遵义县。1997年,县级遵义市改设地级遵义市红花岗区。2004年,析红花岗区部分地区和遵义县高坪等4镇,设立遵义市汇川区。2016年,遵义县改设遵义市播州区

桐梓县:唐642年置夜郎县,宋置播州县。明1601年始置桐梓县,因桐梓驿为名,属遵义府。

绥阳县:隋611年始置绥阳县,以绥阳山名。后置义泉县等,改称过夷州、承州。明1601年复置绥阳县。

凤冈县:隋为绥阳县地,后置永夷县。明1601年置龙泉县。1913年改为凤泉县。1930年改凤冈县,以凤凰山冈为名。1958年并入湄潭县,1961年恢复。

正安县:唐642年置珍州,以珍山为名。元改珍州为真州。明1601年置真安州。清改真安州为正安州。1913年废州改正安县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地区置道真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1986年改设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隋599年置务川县。唐置都濡县。宋复置务川县。元代至元年间因婺星陨石降此,改务川县为婺川县。1958年更名为务川县。1986年改设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湄潭县:隋615置义泉县,以后各代曾改牢州、义州、智州、容山长宫司等。明1601年置湄潭县,因县城南有二水颠倒流合,弯环如眉,汇为深潭,故称湄潭。

余庆县:唐876年以播州白泥,余庆二土官为校慰。元初改长官司。明1601年,以余庆、白泥二长官地合置余庆县。1958年并入湄潭县,1961年复置。1949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属遵义专区(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

习水县:清1840年置鰼水理民经政厅。1914年置鰼水分县,1915年置鰼水县,因辖境内为古鳎国地,有鰼水河名县。1959年改为习水县。

仁怀市:北宋1109年年置仁怀县。元置仁怀长官司、古滋长官司,均属播州安抚司。明1601年复置仁怀县。1995年改设县级怀仁市。

赤水市:明属怀仁县地,清1908年析置赤水厅,以赤水河为名。1913年废厅改赤水县。1990年改设县级赤水市。

谢谢各位看官老爷阅后加,欢迎指出缺点错误,我好更改(14天后就不能更改了)。欢迎评论点赞。非常感谢各位看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