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知识#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魏国的许多人物我们都十分熟悉,如魏文侯、魏武侯。还留下许多著名典故和成语,如李悝变法、孙膑庞涓斗智、围魏救赵等等。
其实我们翻翻史书,历史上足足有十个政权曾称“魏国”,分别是春秋魏国、战国魏国、曹魏、冉魏、翟魏、北魏、东魏、西魏、元颢的南魏、隋末瓦岗魏国等。
为什么这么多政权喜欢以“魏”为名呢?大约是因为“魏”是“大”的意思。《史记》记载:“魏,大名也。”东汉大儒服虔也在作品里写道:“魏,喻巍巍高大也。”
但我们熟知的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魏国。第一个魏国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册封地位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和陕西大荔(著名的河西之地),国君为姬姓魏氏。
这个春秋魏国虽然占据了一块不错的封地,却实在治理不善,因而国力羸弱,大多数时间都是夹在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受气包。不仅经常被两国侵略,还被肆意强征兵源和民夫。有时候秦国刚来魏地征过兵,晋国又来征,一家父母兄弟甚至被分别征集到不同阵营,在战场上刀兵相见,即可怜又悲哀。《诗经·魏风》里有一首《陟岵》的诗歌,真实记载了这一幕。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短短数行,家人凄然分开,走上战场那生离死别的悲惨跃然纸上。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诸侯国,也是姬姓后裔。
由于亡族灭国,这个春秋魏国宗庙断绝,史书被毁,不仅许多历史事件无法考证,甚至连许多国君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有意思的是,又过了两百多年,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将晋国国土瓜分殆尽,但此时的魏虽然有了一定实力,却并未被承认为诸侯国。直到五十年后的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才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晋国灭了魏,又被魏国所瓜分,虽然此魏非彼魏,但也算是天道轮回吧。
战国魏国立国之后,首任国君魏文侯感于国家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立誓要建立一个强大魏国。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大举拓边开土;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在战国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然而魏国之后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魏惠王并不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却有着傲慢、贪婪的心和短视的眼光。他四处挑衅,接连被打了闷棍。在他的治理下,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方又被楚按在地上狠狠摩擦,逐渐失去霸主地位。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军统帅王贲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三个灭亡的国家,秦以其地建为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