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怎么写(新闻消息范文5字)

80酷酷网    80kuku.com

社会新闻大多以“民生、民情、民意”为报道主题,充满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人文关怀,一篇洋溢着浓郁人情味充满吸引力的社会新闻报道,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迅速拉近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产生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将社会新闻这篇备受媒体和受众青睐的文章写好呢?笔者以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社会新闻的素材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记者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二是新闻线人的提供。无论是新闻线人提供,还是记者自己的观察,都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仔细对新闻素材进行筛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媒体的社会新闻要想做出特色,就要站位高,处理好舆论导向与可读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防止社会新闻媚俗化、庸俗化,提高社会新闻的“含金量”。

不可否认,社会上确实存在着官员腐败、盗贼偷窃、赌博犯罪、抢劫凶杀、奸情乱伦等令人作呕的丑恶现象,但新闻记者不能把这些原封不动地搬给受众,而要考虑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效果。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怎么报道,都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原则,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选择和取舍新闻素材,在此基础上再抓新闻素材的可读性,为广大受众提供高质量的融指导性、可读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新闻作品,提高社会新闻的传播力和传播效果。

2.合理选择新闻题材

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题材时,需要仔细考虑以下内容,新闻题材是否全部真实存在、人物与事件是否典型?这些事件受众是否关心、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好的新闻题材还需要注重独到新闻角度的选择,想方设法找到受众的焦点、各种矛盾的突破口。只有选择恰当的题材和独特角度,才能有效激起受众的共鸣。

例如,某电视台曾发过一条《六十岁老人为七十岁老人让座》的新闻,主要内容为: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乘坐公交车,没有年轻人为他让座,车上的年轻人视而不见,最终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他。这则新闻体现了当下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现状,记者希望通过报道唤醒公众的社会公德心。老年人是弱势群体,一些不法分子不惜将老年人作为欺骗对象,向其兜售特效药,谋取私利,记者由此写出一篇名为《骗子瞎忽悠,目标是老年人》的文章,提醒广大老年人提防骗子。具体新闻内容为:王大娘患有多年高血压,她参加了某小区的“免费健康咨询”后,买了10盒特效药,服用后病情却未能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经过调查发现,王大娘买的不是特效药,而是保健品。记者根据这个事情发表评论:保健品并非药品,老年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一旦发现有人将保健品当药卖,立即举报,避免上当受骗。这两则新闻选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的社会问题作为报道对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同类题材做出特色

社会新闻中,常常会看到有关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新闻报道,也常常会看到对坏人坏事、丑恶现象的揭露批判,这些题材除了时间、地点和人名不同外,基本的新闻事实和情节大致相同,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分析材料,巧妙抓住人物或者事件的独有特点,不落入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的俗套;也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搞短期行为,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是要在写作主题的确定、写作角度的选择、新闻标题的制作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等方面做出各自的特色,用特色吸引、留住受众。

4.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对于社会新闻的写作,有些记者认为,社会新闻只要题材好,新奇、吸引人,在描写与文采上多下些功夫,至于主题完全没有必要过多考虑。实际上并非如此,社会新闻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受众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种关系的正确处理,通过事实说话,寓教育和引导作用于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新奇性之中,因此,记者在写作社会新闻时,更需要注意主题的鲜明性与写作的目的性,千万不可漠然待之;此外,在素材的选择上也要注意服从主题的需要,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5.以小见大巧出深意

社会新闻更多聚焦社会生活中的小事,虽平凡新鲜,却不乏深意,这种以小见大、新颖别致、寓意深刻的新闻写作方式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每年春节期间,“回谁家过年”便成为异地结合夫妻的“终极辩题”,也是每年网络上的讨论热点之一。2018年春节期间,中国新闻社记者李佳赟在采写“新春走基层”活动稿件时,巧妙地将角度对准“两岸夫妻”群体,选取分别生于20世纪70、80、90年代的三位“台商女婿”作为采访对象,讲述了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都围绕同一个主题:两岸夫妻“过年回谁家?”

采访过程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接触,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两岸家庭的“春节档”正呈现新趋势:从曾经“陆配”惯例回台湾过年,变为“台湾女婿”携家带口陪妻子在“大陆娘家”过年。此外,强烈的融入感、便利的互联网生活、红红火火的大陆事业,也使留守大陆过年成为越来越多“两岸夫妻”的选择。

一个家庭的变迁可以反映出时代浪潮的奔腾向前。记者以这三组家庭中的“台湾女婿”作为“年代样本”,折射出“两岸跨海婚恋”的发展与融合,通过三个家庭的“小切口”,生动地向海内外华侨华人展现了海峡两岸交流的“常态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强劲的时代脉动,使稿件在新春温度之外,更具网络热度、时代深度。此篇稿件以小见大,写出了时代新意和深意,也因此在第2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喜获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二等奖。

2014年,烟台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开通,对于这一老百姓热盼的大事件,《烟台晚报》也是通过捕捉一位位普通市民乘坐城铁的体验为主线,从一个个很小的视角切入,以小见大,展现出烟台首条城际铁路通车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和烟台即将迎来高铁时代的大主题,同时也反映出百姓生活进步、社会经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

6.人文关怀温暖心灵

众所周知,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一种主张,其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自身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各种正当权益。新闻报道中要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是新闻实践活动中新闻记者的一种必然追求,也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为各级媒体和媒体人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指明了道路。新闻虽然是对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但其落脚点最终会落实到事件中“人”的身上,而且新闻报道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备受广大受众青睐的社会新闻一定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用人文关怀照亮、温暖万千受众的心灵世界。

《中国晚报新闻学》曾提出要做到九个“要”:新闻价值要有利于社会效果;作案现场与细节描写要以正压邪;突发灾难事件和现场要向前看;社会新闻内容要提炼出正确的主题;批评性的社会新闻要真实准确;报道自然界奇异现象要作科学解释;采编社会新闻要遵守新闻纪律;社会新闻的采编人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社会新闻要注重正面题材,但并不排斥“反面教材”。实践证明,只要做到九个“要”,社会新闻也完全可以参与到重大题材报道中去,有力地配合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而且报道更贴近生活,更富人情味和可读性。

(本文节选自《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

如何写好社会新闻报道?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

袁丰雪 仇玲 周海宁 张成良 著

ISBN:978-7-5166-5018-9

新华出版社 2020年9月

定价:60.00元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