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实
收到易彬与龚旭东选编的《风前大树——彭燕郊诞辰百年纪念集》(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集中收有我以前写的文字《彭燕郊先生》。为使更多的人知道此书的出版,我将此书的书影和目录发至朋友圈,立即收到了不少的点赞和留言。其中有一条特别的让我的眼睛停了下来:
“我至今留有一篇彭老师的诗歌手迹(那是在他流落于集体所有制小工厂时,我向他索诗出宣传栏……)。其时,每天干着刷油漆、搞装配工事的彭老,给我的印象是:与人交谈,笑眯眯地……”
留言者是我修“三线”的朋友郭建湘。1970年,我和他都因“出身不好”,既不能升学又没有工作就去了湘西修湘黔铁路。那时,我在东区连,他在北区连。铁路修了一年后,我们又调回长沙修湘江大桥。大桥修好后,我和他都分到了街道工厂。他到的是长沙阀门厂。而彭老师那时候就“流落”在阀门厂。我问他是首什么诗?他说:“当年的应景之作。彭老师用的也是当时的笔名‘向工学’……”我说拍个照给我看看(彭老师的手迹我是认得的)。照片立即就发过来了:
齐天乐
——祝国庆二十九周年
一声晓角昆仑舞,黄河笑,长江跃。朔方健儿,五岭英杰,齐奔赴廿一世纪。神州处处,钢花麦浪,花团锦簇。环球瞩目,东方巨龙腾空起。
胸中波翻涛涌,满目旌旗举。扫清障碍,四匪就缚,馀孽伏罪。开辟以来,谁曾见此,长征壮举。显工农身手,劳动才智,胜利全凭,党中央指引。
向工学
读毕,我的感觉是:虽是应景之作,供宣传栏之用,但也多少表达了彭老师当时的感受和期盼。此后,一年,也就是1979年,他就平反了,回到大学教书了。
再就是,就我而言,从未看过彭老师写的旧诗词。这是第一次。很可惜,还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作品。而且,他这首《齐天乐》与我读过的其他的《齐天乐》也稍有不同。一般来说,《齐天乐》以北宋周邦彦的双调一百零二字为正体,即使变体,平仄有异,也都是前段十句,后段十一句。而他这首却是双调前段十一句,后段十二句,前后段各多出一句,共一百零四字,且其中有两个三字句(一般来说,《齐天乐》也少有三字句的)。这也算得是一种变体了吧。
读着他的这首佚词,想着他那时的处境和心情,我不由得又想起收在这本集子中的他的遗诗《立体交叉》。请恕我将全诗引用,来作这篇小文的结尾:
从天涯海角归来,经历过万仞波涛
那些船,先先后后的在码头边会面
大地给海洋的儿子们一个港口
陆上却没有港口
无数条道路各奔东西
风尘滚滚中,跋涉者们会面
除非在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是陆上的港口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西往东
或许从西南,从东北动身
或许曾经绕道,也有的折回来再起程
总得有一碰头的地方,就在交叉路口
来去匆匆间,也要挥一挥手
点一点头,道一声珍重
在这里交叉成立体的
我不懂立体了怎么交怎么叉
一条在空中,一条在地下
永远,永远碰不到一起
难道永远在无尽的行程上漂泊
我不喜欢这种立体而不交叉
我需要遇到谁,我需要向谁问好
作为遗诗,我觉得这首诗的第三段还没有完成。在第三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展开没有写好(这之间似应另成一段,这首诗至少应有四段)。只有展开了,写清楚了现在的桥和路是如何立体隔空交叉的,才能接上第二句“我不懂立体了怎么交怎么叉”以及后面要表达的。
写好一首诗真的不容易。彭老师是多希望能与人立体交叉啊。我想象着,彭老师应该还有好多的遗诗。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