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看起来更像一家超级大的出租车公司,快车业务实际已发展为企业所有的共享经济,顺风车是个人所有的共享经济。而ofo共享单车(已倒闭)、怪兽共享充电宝等实际是企业所有的一种共享,是租赁经济。
资源的闲置性是共享的前提
独享和共享是个体对资源的两种占用模式。独享指资源使用权为个体独有,与他人无关;共享指资源使用权非个体独有,可多人使用。
从所有权角度看,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拆分为个人所有和企业所有两类。在共享经济中,个人所有的共享是个体对个体,多对多;企业所有的共享是企业对个体,一对多。比如共享单车,早期的ofo是个体所有的共享,单车是校内大学生提供;走出校园之后,单车都是企业生产,属于企业所有的共享。
不管个人所有,还是企业所有的共享,都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降低使用成本。那什么情况下资源的利用率低?就是资源闲置。独享模式的资源闲置,就好比“占着茅坑不拉屎”,资源利用率极其低。
资源的闲置包括时间闲置和空间闲置,指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不被使用。比如:你今天不用车,那你车的时间是闲置的;你用车,但座位不满人,那你车的空闲是闲置的。你把车借给朋友,那是共享车的闲置时间;你顺路搭载朋友一程,那是利用车的闲置空间。
资源的闲置性是共享的前提。理论上,任何具有闲置性的资源都有共享的可能。
共享可以不谈钱,共享经济不行
共享不等于共享经济,共享可以不谈钱,共享经济不行。如果一件物品的共享使用成本小于独享使用成本,才有可能谈共享经济。
一件物品的使用成本应该包含:支付成本、储存的空间占用成本、耗损的维护成本,还有效率成本(获取、使用、归还的占用时间,体验及复杂程度)。在独享模式下,你需要承担购买的货币支付成本、储存的空间占用成本、耗损的维护成本,但物品物品就在你手中,所见即所得,效率成本为零。
在共享模式下,大多数情况不存在购买的货币支付成本(相对少的租用支出)、储存的空间占用成本、耗损的维护成本,只有效率成本,即物品不一定在你手中,你要花时间借取、租用、归还,存在效率问题。就好像共享单车,虽然不用买车、也没有空间占用和维护成本,但如果你要用车的时候附近找半天才找到车就不划算(找到车的时间,走路可能都到了)。
如果一件物品的货币支付、空间占用、损耗小于在共享模式下的效率、租用成本,那谈共享经济价值不大。
而在共享经济中,非一次性消费的实物的共享都需要线下运营,纯线上的运营(线上做信息匹配、快递配送)无法满足用户端的效率需要,也会加重流通成本。手机租赁基本一次性的,可以纯线上。共享单车、充电宝、图书这类不是一次性的,需要通过线上的信息匹配及线下的流通调度,以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我们接触的大部分共享经济项目实际是一种租赁经济
除顺风车外,其他我们见到的共享经济项目最终都发展为了企业所有的共享,即租赁经济。这是竞争的必然,也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滴滴快车、顺风车实质也属于共享经济,而且最开始都是个人所有的共享,因为汽车的单价比较高,没有多少企业可以开局就放大招,直接买车做企业所有的共享,那样挂得快。当市场成熟(有钱赚),就会有专门的公司注册与个人车主竞争,然后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滴滴像是一家大的出租车公司。Ofo是共享单车的一个典型,当然这里不是说它倒闭的事情,事实上Ofo最开始在北大校园内起家的时候也是个人所有的共享,自行车是大学生提供的;最后如果不转向企业所有的共享,生产自有车辆,Ofo根本走不出校园,甚至连后面输的机会都没有。
人性趋利,个人所有的共享意愿取决于共享收益大小。汽车是高单价产品,共享创造的收益相对高,而其他低单价产品创造的单一收益对个人而言没有吸引力。就像开家里面的汽车出去兼职跑跑快车每天赚个油钱很多人愿意,但是自家的单车共享出去每次赚个五毛一块的估计没几个人愿意。
单车、充电宝、雨伞、图书等低单价产品的个人所有的共享不可行,低收益难以触发个人共享意愿是一方面原因,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允许。还是以共享单车为例,哪怕用户有意愿,企业从C端回收车辆,业务流程也变得非常复杂、人员结构更臃肿,产品也无法标准化。而企业所有的共享(租赁经济),只用对接厂商,出厂即是标准化的产品。企业要快速、规模化发展,产品标准化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看到的其他包括充电宝、雨伞、图书等共享项目,都是企业所有的租赁经济。
最后小结:
资源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闲置性是共享的前提,但可共享不一定可以做共享经济。
谈经济得谈钱,如果一件物品的共享使用成本小于独享使用成本,才有可能谈共享经济。
大多数我们所见的共享经济,实际是企业所有的租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