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在华外资企业都承受着人才短缺的压力。人才危机已经成为各外企CEO们着力解决的第一要务,而在各类人才中最为缺乏的就是中高层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严冬”的提前来临,自然与近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据北京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仅仅在今年上半年中,北京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就接近一千家,比起去年同期增长了13.1%,而其中通信、金融、医药、物流行业的企业增长速度更是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突然涌现出的大量中高层职位空缺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啻于一个严峻考验。
而对于进入中国三年以上的外企来说,本土化正成为各企业在华立足必不可少的一次人才革命。在可口可乐、惠普等众多大型跨国企业中,上至中国区总裁、下至部门经理都清一色地换成了“中国面孔”。与此同时,频频收到用人公司“招贤启事”的猎头公司正四处打探消息,忙得不亦乐乎。
海归并非就是国际人才
这边外企大喊缺人,那边大量“海归”却在招聘会上找不到工作,对此,一位猎头道出其中奥秘:外企所需要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很少靠招聘会获得。据他介绍,外企选拔中高层人才基本上通过三种方式:内部提拔、行业中流动和猎头公司。这位猎头将“中高层管理人才”定义为:职位在部门经理以上,年薪超过15万元的外企雇员。他表示,这一数字还根据各企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海归并不意味着高水平,很多人将出国作为“镀金”,但没有真才实学,尤其是没有工作经验者,其实还属于初级人才。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招聘中心经理李可亚表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最对外企“胃口”。很多外企在招聘时都会在专业和外语要求之外,特别提出“领导团队经历、成功运作案例、海外工作背景”等实操经验的要求,这些素质都是外企在华开展经营活动最需要的。
高管倒手后身价倍增
“只要我们一‘经手’,雇员的月薪至少都能涨三至四成。”一位猎头向记者透露了这个不成文的行规。据他介绍,相对来说,中层雇员也就是部门经理一级在“倒手”之后身价涨幅较小,月薪大概会增加30%至40%,而业务总监、副总一级的高级人才跳槽之后的薪资变化则要以年薪的倍数来算。像IBM、摩托罗拉这样的大企业中出来的高管,到新公司就任之后年薪至少要翻一番。
FESCO招聘中心经理李可亚表示,在华的大型外企数量就这么多,随着各自业务部门不断扩大,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只能在同行业公司之间相互“挖角”,而薪金自然是吸引人才最直接有效的筹码。这样就造成了外企中高层管理者价码不断被抬高的行情。
中国企业从外企挖角
现在,许多行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力已不在外企之下。如果一位摩托罗拉的经理跳槽到华为公司,丝毫不会引起诧异。而新浪、搜狐这样的民营上市企业更是成功地从外企中网罗了一批精英。
“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挖外企的墙角了。”李可亚表示,许多外企中的中国雇员都面临着“玻璃天花板”的困境,他们职位晋升得越高,这种困境就越明显。而中国本土企业却能为他们提供极佳的发展平台。而且就待遇而言,许多民营企业的薪资结构比外企更为灵活,中高层人才收入往往和公司业绩挂钩,还拥有一部分股权,使得他们在工作时更能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