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职位锁定“纯金海归派”

80酷酷网    80kuku.com

  

  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的广州留学人员交流会,尚未开幕即已新闻不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小海归”吃了“闭门羹”——根本不在被邀请之列,海归变“海待”似乎得到了新的佐证。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留学时间、留学国别、文凭等级三条标准区分出来的不同“海归”部落,流向和生存状态却有着天壤之别——“双高”职位锁定“纯金海归”

  据了解,此次留交会已经征集的近8000个职位,主要来自知名企业和高校。其中,教授职位占了四分之一,总监级的技术才俊、经管精英也异常抢手。为增强职位的竞争力,厦门南洋学院特意为待聘院长开出了60万元年薪。几乎同时,中国留学网也挂上了48所高校拟招3000海归的“英雄帖”,待遇同样诱人。但是,“双高”职位锁定的目标也相当明确:最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出国留学的“80年代”。

  作为“80年代”的一员,北京双威留学生创业园董事长王晓功表示,只要看看留学时间、去的国家和文凭等级,海归的含金量很容易区分。毋庸置疑,留学时间10年以上的“海归”含金量最高。“我们这批人当时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即使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有机会公派出国的也不会超过3%,而且绝大多数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学有所成。所以,回国发展成功的比例远远高于没有留学经历和晚些时候出去的一代一点儿也不奇怪。”

  事实也证明,总数并不多的“80年代”目前已经冒出了一批国内急需的领军人物,比较集中的领域包括高校、外企和自主创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一名毕业在即的博士生表示,自己根本没有留校任教的奢望,因为与那些“云游”海外十余年,具备海外知名院校教授身份的“海归”教授相比,自己的竞争力太弱,而且近年来也少有土生土长的本校博士落户清华。同时,大比例的“海归”师资也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值得“炫耀”的资本,由“海归”院长领衔的北航软件学院,三分之二以上的教授具有“海归”身份;而在专门培养MBA、EMBA人才的长江商学院,上百位专职、兼职教授中,没有“海归”身份的反而成了“稀缺”品种。

  “零经验”难进外企大门

  据了解,2000年几乎是区分“海归”就业难易的分水岭。1998年赴英留学、现任威久留学咨询公司市场部经理的刘谊以其双重身份告诉记者,2000年毕业时在网上申请了几个工作,很容易就得到了OFFER,其中一份工作的起薪就是6000多元,但是由于自己不太喜欢,很随意就放弃了。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一、两年时间,情况就发生了逆转。

  中智出国留学公司总经理王华也表示,根据中智人才库掌握的情况,目前外企普通员工月薪在3000至4000元,中层一般在6000元左右,但可以享受到很多奖励措施,比如销售提成、项目提成、年终分红等,因此实际收入远比账面上的月薪要高很多。“90年代”回国后进入外企发展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公司的中层,无论是职位还是收入都还不错。但是,近两年外企对有一定海外工作、实习经验的“海归”越来越感兴趣,而那些从海外直接学成回国的学生,已经很难迈进外企的门槛。

  找工作不能只靠好运气

  年初才从英国学成归来,目前在一家美资出版机构任职的李超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像他这样的工作,在同期留英的同学中算是运气好的。“我身边的海归就业情况并不乐观,20%的人在合资企业或国企;大概30%在外企,但其中在真正意义上的外企(大型外资企业)工作的也就10%.另外,还有10%的人自己创业,大约20%的人待业。”

  对此,北京双威留学生创业园董事长王晓功认为,小“海归”是否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全是运气的问题。“海归”就业和大学生就业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又都盯着“金领”职位,变成“海待”一点儿也不奇怪。但是,如果把目标调整一下,找份2000元起薪的工作不应该太困难。毕竟中国十几亿人口,出国留学的不足二千分之一,中国的“海归”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