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买票难。在北京漂了这么多年,每逢春节时分,我都要强烈抱憾自己为啥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只需登上一辆开往春天的地铁,就可以驶向辞旧迎新的彼岸。
“买到票没?”这句话已经代替“吃了没”,成为春节前最火的流行语。买到票的人欢天喜地准备打包行李,没买票的人也毫不气馁,只要下定了回家过年的决心,就不惜用尽千方百计、动用各种关系,只为搞到一张粉红色的可爱车票。
北京外地人多,买票的人自然多,票贩子也是多上加多。每年春运期间,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就成为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土地之一。在临时开放的一排排露天售票窗口前,老早就排出了一条条长龙,龙头由于拥挤而显得臃肿不堪,龙尾则因为不耐烦而微微扭动。今年1月下旬,我妹妹去北京站排队买票,之前我对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早点去啊,每天晚上七点开始出四天后的车票,你最好六点钟就去排。
没想到,晚上十点钟我回到家一看,那个据说下午就去排队买票的人还没有回家,我连忙发短信询问,这孩子回信说:“姐姐,我七点才到北京站,队伍已经排到几里外啦,我现在还在饿着肚子排队,饥寒交迫,哇哇哇……”没办法,我只好鼓励她继续坚持,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到了十点四十分,短信又来了:“姐姐,我终于买到票了!卧铺!我现在就回来,给我弄点吃的!”
虽然在寒风中冻了近四个小时,但总算买到了梦想中的卧铺车票,也算值了。我的观点是,年轻人应该多受一些磨练,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路十几个小时站到家,或者一路几十个小时坐到家,能睡着回去简直就是一种奢侈。
当然,更悲惨的一种情况是,排了几个小时的队,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要的票早就卖完了,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去年春节,我和妹妹一起回家,但不幸只买到年三十儿的火車票,大年初一才能到家。为了扭转这种悲惨命运,我们在大年二十九的时候背着行李去火车站碰运气,结果在退票厅从票贩子手中加价买到两张票,其中一张还是改签的站票。当时离发车不到一个小时,两个票贩子手里有三张票,抢着要降价卖给我们。没想到其中一张票被别人买走后,票贩子立刻变脸,坐地起价,还好当时票已经握在我手中,我死死攥住票不让票贩子夺回,妹妹死死握住钱包生怕被抢走,场面及其混乱,我嚷嚷着要报警,票贩子大呼小叫,最终我们在之前谈好的价钱基础上又多给了票贩子十块钱,这才顺利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回想起这次经历,我还是对票贩子恨得牙痒痒,但恨归恨,有的时候你还是要靠这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人,除非你有更硬的关系。
连刚来中国的老外都知道,在中国办事要靠“关系”。在买火車票这件事上,托关系的确是最靠谱的可行办法。什么好友的学生的家长呀,同事的老公的妹妹的朋友啊,这种关系我都用过,买到票的代价就是欠下一屁股人情债,请客吃饭都还不清。唉,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去麻烦别人呢?
我现在供职的公司提供一项福利——帮助员工预订春节回家的火車票,刚知道这个消息时我高兴坏了。但是,看了电影《集结号》的人都知道,组织真的不可靠。首先,不是所有员工都能享受到这个福利,需要抽签。其次,不是所有抽中签的人都能保证订到票,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空欢喜一场。所以说,春节买票一定要多手准备,去年我就有一个同事过分依赖组织,结果大年三十还孤苦伶仃滞留在北京。
当然,不是只有一个选择。买长途汽车票吗?如果你有幸坐过长途卧铺大巴的话,你一定不会忘记那连脚都伸展不开的狭窄铺位,车厢里那臭哄哄的袜子味道,以及一路上的崎岖颠簸和风雨兼程。当然,汽车票也很紧俏,而且临近年关很可能就不发车了,人家司机也要回家过年呢。
买飞机票吗?春运高峰期,那些平时打到二三折的航班,现在齐刷刷都是全价,上千大洋瞬间化为乌有,实在是心疼加肉疼,只恨自己不是大款,没法眼睛都不眨就甩一叠大钞过去,砸出个一路畅通。
此外,如果旅途不算太远的话,还可以相约同乡一起“拼车”回家。几个人轮流开车,累虽累了点,一路欢声笑语也就回家了。当然,自己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长途行车,请走大路,安全第一。
总之,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能带我回家,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像《无极》里昆仑的那句经典台词——跟着你,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