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的梁海青想去加拿大留学,某留学中介机构答应给他申请“哥伦比亚”,梁一听喜出望外,以为是加拿大一所顶级的医科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穴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雪,当场就签约了。等到了加拿大才知道,这所学校叫皇家哥伦比亚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加拿大一所很普通的专科学校,学校规模也非常小。
这种在外国学校名称翻译上“鱼目混珠”的把戏,在留学中介市场并非个案。记者来到朝阳区一家小规模的留学中介公司咨询英国留学,公司人员拿出了二十几所大学名单供记者参考,乍一看,似乎都是著名大学,但仔细对照英文名称,才发现某些学校的名字很具有欺骗性,比如有一所卡迪夫大学学院,一不小心就看成了英国著名的卡迪夫大学。卡迪夫大学在英国《泰晤士报》排行榜上名列前位,而卡迪夫大学学院则名不见经传。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猛一看就是斯德哥尔摩大学,但它所颁发的证书并不是“工商管理硕士”,而是“管理学学位”,签发证书的不是斯德哥尔摩大学校长,而是商学院的负责人。再如,“杜鲁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只有一字之差,“圣迭戈大学”与美国名校“圣地牙哥大学”几乎同音,专科学校加拿大普林斯顿学院与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同名,西门菲莎语言学校与加拿大综合类大学排名第一的西门菲莎大学也几乎同名,等等,这些学校名字相似,实质上却风马牛不相及,稍不留神就会投错了门。
把“职业学校”翻译成“学院”或“大学”,是不少德国留学宣传上常见的“翻译错误”。国内曾有一个关于德国汉诺威附近“柏林都学院集团”的留学项目,德文资料上明明介绍这是一个私立的职业学校,而翻译过来却成了“学院”;还有一个“不莱梅港国际大学”的招生宣传,德文名称叫“International College Bremerhaven”,其英文版明确介绍“本国际学校既不是大学也不是高专,而是一个私立的继续教育机构”,但它在中国境内的宣传资料上却成了一所“私立的国际应用技术大学”。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国际”、“一流”、“全球”等词汇包装的“知名大学”,实际上可能只是“野鸡大学”,甚至在国外正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比如,“美国国际大学”在中国境内的广告中声称其学校坐落于美国爱荷华州,其实在此之前,由于各州立法,不允许未被权威认证机构承认的大学在其州内办学骗人,该校已经搬家好几次。2000年爱荷华州立法后,学校不得不搬到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立法后,又搬到现在的密西西比州。美国国际大学98%的学生并非美国本土学生。
申请人怎样才能避免中了“校名游戏”的圈套呢?
专家建议注意以下问题:
一、切实考察自己的成绩是否达到了名校的入学要求。如果达不到,就根本不要相信中介能给你申请到该校;
二、即使成绩达到了也不要心存侥幸,可能有的中介会从提高命中率考虑,给申请人联系校名相似实质不同的学校。所以你要问清该校的英文全称以及网站,详细去了解该校是不是自己真正要申请的学校;
三、不要轻易相信名字相同的两个学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大部分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四、最重要的是在签订合同上要把你想要去学校的中英文全称写正确,千万不要缩写,以此来杜绝上述情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