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MBA排名比较

80酷酷网    80kuku.com

  

  很少有话题能够像商学院排行榜这样让商学院的院长们血压升高。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排名在学生中是很具有影响力的。

  过去的五年间,随着MBA毕业生市场的蓬勃发展,涉足商学院排名领域的媒体机构也越来越多。

  有些商学院拿媒体的排名在市场宣传材料中大做文章,但也有一些商学院却希望这样的排名热最好能够烟消云散。

  学校和媒体之间这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在三年前达到高潮。当时,漫天飞的传言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在与媒体打马虎眼,打算退出商学院排名活动。

  然而,这两所学校今年却依然向《金融时报》提交了参加本年度商学院排名的统计数据。

  去年,一些商学院开始主动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应对各排行榜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结果。具体体现在一些商学院的协会组织的行动上,例如美国的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等,开始在这方面采取具体的措施。

  去年五月,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开始与欧洲各大商学院的院长们频繁接触,目的是为了制订出一个指导性质的文件,对商学院排名应该如何操作以及校方应该提交哪些数据给出建议。

  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此前已经针对媒体的商学院排名提出过两套指导方针,第一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最近一套是在2001年。但这些方针并未广泛传播开来。

  去年9月份,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首次主动涉足商学院媒体排名领域。该协会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媒体进行的商学院排名(其中包括《金融时报》的排行榜)表示了不满,称这样的评比“会给商学院的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在其报告中指出,媒体排名依据的是前后矛盾的数据,且带有主观意见。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目前已对全球515所商学院进行了资格认证。

  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费尔南德斯(John Fernandes)坦陈,很多商学院院长“还是很喜欢这类评比活动的。说实话,几乎没有哪家商学院会在拿到了靠前的名次后秘而不宣。”

  但是,他认为这类排名活动会给商学院带来压力,促使它们追求短期利益。“就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味追求股东回报一样。”

  他举例说,有些商学院为了在MBA项目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甚至不惜砍掉开销不菲的博士项目,因为大部分商学院排名都以MBA项目为考察对象。

  这反过来导致商学院的博士毕业生数量减少,进而使学校的师资来源减少,最终导致招聘新教师的成本直线上升。

  他说,这种局面出现后,就意味着所有经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的商学院都将受到影响,包括那400家无缘进入任何排行榜的商学院。

  一个对商学院排名最常见的不满是:不同的报纸和杂志评比出的排名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Kellogg school)在《商业周刊》主办的商学院排名中位列榜首,却在《金融时报》的排名中只排在第17名,这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同媒体采取了不同的评判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不同媒体的评判标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英国经济学人信息中心(EIU)每年发布一次全球百强商学院排行榜,其依据的是校友和在校学生的反馈,以及学校提供的数据。该排名主要考量的是商学院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预期。

  ■《金融时报》(FT)每年推出的商学院全球百强榜,主要依据的是毕业三年后的校友的反馈、校方提供的数据以及对商学院研究成果的评估结果。排名的三大标准是: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和新思想的开创性。

  ■ 《华尔街日报》(WSJ)的榜单主要根据的是 MBA毕业生雇主的反馈。该报共发布三份榜单——美国的全国排名、美国的地区排名和国际排名。共有66所美国商学院和13所外国院校参与排名。

  ■《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每两年公布一次商学院排名,所依据的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和雇主的反馈,另外学校的智力资本也占10%的评分。共对30所美国学校和10所美国以外商学院进行了评估和排名。

  ■《福布斯》(Forbes)的榜单涵盖50所美国商学院和15所美国以外商学院,依据的是校友毕业5年后的投资回报。《福布斯》将“外国”商学院分成了两年制和一年制两类,我们在做此次的各榜综合排名时,将这两份榜单合并在了一起。

  为了能得出一份统一的排名,《金融时报》决定依据《商业周刊》、经济学人信息中心、《金融时报》、《福布斯》和《华尔街日报》各自评出的排行榜,总结并排出一份综合排名。这是《金融时报》第二次做这一综合排名。第一次推出综合排名是在三年前(2003 年)的1月份。

  综合排名的产生方法如下:将学校在各榜单中取得的位次累加起来,然后除以该校进入前十名的榜单的个数。

  这样一来,能同时在3个榜单中跻身前十名的学校的综合排名,就会比只进入2个榜单前十名的院校靠前。以此类推。

  虽然从数据统计学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方法,但由此产生的3个综合性榜单还是广泛地反应了目前商学院的现状。

  对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来说尤其如此。但是,可能很多人还是很难接受一份不包括哈佛商学院的国际排名。

  2003年时,多数媒体还刚刚涉足商学院排行榜。例如,经济学人信息中心是在2002年才第一次公布其商学院排行榜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几年时间过去了,各个排行榜上的院校差别越来越大。

  举例来说,2003年,凯洛格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这三所院校都进入了经济学人信息中心、《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全球排行榜的前十强。但是到了2006年,所有商学院里成绩最好的,也不过是同时进入了两个榜单的十强。

  这可能和《华尔街日报》调整了其评定标准有关。2003年时,《华尔街日报》只设了一个排行榜,而2005年时就变成了3个独立的排行榜。

  其国际商学院排名比较“青睐”很多在《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信息中心排行榜上位次相对靠后的学校。例如,墨西哥的伊帕德商学院(Ipade)和哥斯达黎加的中美洲企业研究管理学院(Incae)双双跻身《华尔街日报》国际排行榜的前十强,排在了哈佛、斯坦福和哥伦比亚商学院之前。

  如果这一结果确实反应了现实,它或许说明美国以外的商学院在竞争力上正在超越美国的商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