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的四要四不要

80酷酷网    80kuku.com

  

  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及新的职位不断出现,谁也无法保证十年之后自己不换工作。让一个人放弃所熟悉甚至已有成就的领域而转投他行确实不易,不但要从头学起,从头干起,而且还要承担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压力,所以在转行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转行,已经不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但毕竟不像换个工作那么简单。你是不是可以转行、什么时候转行、适合转到什么行业等等都是需要你多虑的因素。

  不要盲目的转行

  丽珍原本是中专毕业的,后来大专读的自考,现通过读夜校已本科毕业,大专和本科都是英语专业。

  虽已获专业八级证书,但丽珍仍感口语不是很好。她做过四年秘书工作,主要职责类似于销售助理。后公司倒闭,现做财经网站的编译工作。

  因工作时间是在夜间,丽珍总感到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她要找其他工作,又感到秘书行政之类层次不是很高,也觉得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丽珍又听说翻译工作将来就像司机一样,英语人人都会,又没有其他一技之长,也要被淘汰的。

  因此丽珍想再进修另一门专业,但感觉夜校文凭不是很硬,所以想读全日制班。目前她想读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第二学位,希望读两年毕业时能够再考研究生,继续读该专业。只是如此一来,丽珍觉得等硕士毕业自己已二十八岁,似乎已年龄偏大,不知那时就业情况又将如何。大龄女性求职是否会遭歧视。她也听说律师不是那么好做的,许多法学院的毕业生也在做秘书之类的工作。也考虑过其他专业,但理科方面基础不是很好,而其他文科似乎还不如此专业。因此丽珍现在犹疑不定,不知该不该换个工作。

  心理专家分析:丽珍做过四年的秘书工作,现在想转行,未免有些可惜。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考虑学习国际经济法,是因为自己有兴趣,希望今后能在此领域有所建树,还是只认为它是一个比较“时尚”的职业?如果她确实有决心要当一名律师,而且不怕吃苦,她可以深造,如果没有这个决心,我劝她不要荒废了青春和时间。看的出,丽珍自己对此并没有很大的把握。

  丽珍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还没解决,就是做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者说对自己信心不够足。她总是在分析一件事会有什么难处,回报有多大,而不是努力去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介于丽珍的专业及工作经历,我认为她还是应继续从事秘书工作。秘书工作并不是如她所说,层次不是很高,也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秘书的最高级别是高级秘书,在许多大企业,他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年龄一般都在40岁左右,年纪太轻,反而不被重用。高级秘书要求有长期的外企工作经验,良好的外语条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及预见能力。它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丽珍目前的条件都比较符合这些要求,继续发展下去,一定可以成功。

  当然,我不是认为丽珍非得做秘书,只是希望她能对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及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好好考虑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而不是盲目的转行。

  金钱与兴趣的冲突

  虹是一家网站的编程员,她年轻漂亮,收入颇丰,由于她专业技术的强硬加之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很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羡慕,甚至嫉妒,下一步可能还要晋升。在外人看来,虹可谓是春风得意,收入可观、职业前卫,生活事业一片锦绣,理应自信快乐才是。然而,可能谁都不会想到,在虹的内心深处已潜藏了一个很久的苦恼,虹早已厌倦了这份工作,日复一日的电脑操作使她除了感到单调机械外毫无兴趣可言,这更一步激发了她心目中的文学梦。

  虹从小酷爱文学,在她们当地一度也誉为才女,高中时她发表了诗歌、散文,在当地还拿过奖。虹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文学家,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那样,作品源远流长、千古不朽。高考那年,作为全校的优等生,虹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然而,就在虹填志愿的前两天,虹的父母知道了,极力反对她学中文,希望她能选择计算机,理由是:学中文以后没前途,文学道路会越走越窄,而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将来必会形成趋势。虹说这毕竟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爱好啊!我怎么能够就轻易放弃呢?然而母亲却来了句:你小孩子懂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呢。一句话把虹给塞了回来。最终虹拗不过父母,大家也都知道虹最终的选择了。

  到现在虹还在后悔,当初应该坚持己见,不该听父母的劝阻,但是她也知道,也不能一味地怪父母,只有自己面对一切。现在的单位令虹最为不舍的是它有高额的收入,能让自己的生活有保障,能为暂不富裕的家庭提供支助。但从兴趣角度来说,虹是一百个不愿意,她现在只要一上班就感到很痛苦,整个心境就会沉重起来,就连昔日觉得很美好的东西现在感觉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她说,我就是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我又不能选择我喜欢的工作,我感到很痛苦。第一,我怕失去高薪,别的地方未必能有;第二,我没有我喜欢工作的经验和能力。虹一直就在这种心态下维持着,心境异常沉重。

  心理专家分析:在生活中,像虹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可以说是就业不久的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的心态,都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找到与自己的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然而,它们又不得不坚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样造成了心理上冲突,危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虹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是心理学上的两难选择,即两个目标都对自己有吸引力,又都有令自己不满意和为难的地方,因此让自己内心矛盾重重,难以抉择。

  面对两难困境,有没有一些选择的原则和技术性方法呢?还是有的。

  有位老同志的儿子面临着是去上学还是去赚钱的两难问题。经过一番权衡,她毅然决定让儿子去上学。她向我解释说:“上了学,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赚钱;可是如果先去赚钱,上学的机会就不好找了。”在此,这位母亲引进了一个选择的标准──机会的再生性。即如果某种选择的机会是更难得的甚至是不再生的,那么就应该优先考虑。如此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选择标准还有哪些呢?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边沁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快乐测量法”,他罗列了七个标准,对我们做决策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七个标准是:

  一、强度:即比较两个选择中哪一个的价值最有助于满足选择者的强烈需要。

  二、确定性:即优先选择必须是能够较确定地带来预期后果而不是可能性较小的目标。

  三、持久性:即优先选择带来的预期后果是较为持久而不是较短暂的。

  四、远近性:即优先选择应当能较快带来预期后果的。

  五、纯洁度:即优先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

  六、繁殖性:即优先选择的目标应有助于其它价值的实现。

  七、广延性:即优先选择的目标,其预期结果应当对较大范围的情景适用。

  我觉得虹至少在两个维度上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选择:

  第一是赚钱多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哪个对自己更重要。依我看来,赚钱只是人生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赚钱的最终目的也是让自己过上自己喜欢过的生活。人生必须懂得舍弃,不能什么都拿到。试想,一个人挣钱虽多,但却一点也不快乐,那么钱多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是目标实现的确定性的大小。做文学梦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当作家的又有几个?作家是要求天赋素质极高但职位非常有限的职业,对此虹不能不加以考虑。

  我们不要把目前的环境条件与自己的理想截然划分开,甚至对立起来,有句歌词唱得好:现在的一切正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正起步于现在。这句话启示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善于提取现实中一切有利的因素,并尽可能地减少不利因素的阻碍,来更好地为自己的理想服务。

  人生要敢于舍弃

  静在一家大酒楼工作,原来她在第一线当服务员。由于静比较老实肯干,从不和其他服务员扎堆聊天,因此领导把她从第一线上提拔了上来,让她当了主管。可静以前没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也从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事务,且没有任何兴趣。所以干了一阵经理对她并不满意,结果做事总有点战战兢兢,生怕经理再对她不满,但仍是老出错。

  静想撂挑子不干了,觉得主管这份活自己是既不适合干,也不喜欢干。可她又下不了决心说不干,一来她怕经理对她不满,说她不识抬举;二来觉得面子上下不来台,人都是往高处走,哪有往低处溜的;三来自己也有点虚荣,自自己升了主管后家里人常向外人炫耀,昔日的小姐妹也非常羡慕自己,本来挺自卑的静这下多少有点荣光了,所以要是真不干了,静还多少有点舍不得。她也盼着自己能成功。

  心理专家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获得成功,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弄清楚成功对于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容易受外在的、通行的价值标准的影响而迷失了自我,因而我们常常困惑、痛苦以至终不能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我是成功的第一步。成功的人,都是依据健全的自我认知,为他们自己订出了成功的意义。他们认为只有自我认知,才能使成功企二个字产生意义。一个人必须从自己内心深处去寻找成功的意义,而非外求。所以缺乏自我认知是成功的最大障碍。无论是哪一种人,起步的方向错了,或者所担任的角色不当,不适于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具体的条件,他们都将无法成功。

  就静的情况而言,她目前存在着角色负荷过重的突出问题。主管这项工作,是她以前既没学习过也没接触过,现在都要承担起来,当然会感到非常吃力,这是静没有考虑自己的现实条件所致。

  此外,静比较内向,不善言辞,这与主管的角色要求善于察颜观色、随机应变、富于公关能力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做起来静不会觉得潇洒自如,原因是她没有认清她的性格特点因而忽视了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

  做出果断抉择的心理障碍可能在于静对原有角色的留恋。对于年轻人来说,特别对于一些女孩来说,有时候很容易迷恋于某一角色的附加物而不管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如觉得当主管可以随经理四处兜风,可以老吃宴会,可以在外面炫耀,可以发号施令……但这种心理倾向性的误导作用我们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它既不能使人胜任你所迷恋的角色,也错过了本该适于你发挥才能的最佳角色。

  积蓄自身的实力

  小伊是一个20出头的女孩,现在一家技术推广部推广产品。单位里的同事说她勤快、能干,有一定的推销能力。可小伊总觉得自己干这行的兴起并不浓厚,因而不想在这里长呆下去。但她又不敢随便辞了去干别的工作。小伊喜欢从事与美有关的职业,可现在根本实现不了,如服装设计,她还没有一点功底。小伊不知自己该不该转行了。

  心理专家分析:职业的选择是人生活法的选择。在一个充斥着各种活法的年头,不进行一番慎重的选择是不行的。就是说,不经过选择,你就无法确定发挥自己潜力的职业,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所以每个青年都会面临职业选择,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职业选择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实际,找到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然而,人们在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时毕竟并不都很实际。许多人都有一定的主观性,甚至带着浓厚的浪漫色彩。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依靠社会反省,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加以粗调和微调。

  从小伊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她所从事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理想,但它却是小伊现在安身立命的基础。而小伊理想中的职业却没有条件去做,即客观环境没有给她提供合适的机遇。而且,即使有这种机遇,小伊目前的自身素质条件也还无法加以利用。

  古人说得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悟其可以纵横而行之无忌,道之极也。大千世界,不同的人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有的人已可以纵横而行之无忌;有的人则还只能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是,这种安之若命,应是一种战略的等待,处于相对的静止而不是绝对的停滞,是一定质内量的积累,它的最终目的是行之无忌。因而它是积极的、进取的、理性的。如此安之若命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人克服急躁冲动的情绪,防止盲目行事,也是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素养,充实人的内藏,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准备过程。一旦客观条件成熟,自身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可以大显身手,一跃进入行之无忌的人生自由状态。

  转行不是去凑热闹

  春怡是位20岁出头的女孩,现在社会竞争这么厉害,她想趁着年轻赶紧多学点本事,可现在春怡又为干什么而犹豫不定。春怡现在做财会,但很想去做导游,而看到现在学法律这么热,春怡又做起了律师梦。她还想去做文秘、去做模特……

  心理专家分析:人生即选择,选择即人生。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在一个充斥着各种活法的年代里,不经过几次慎重的选择,是无法确定发挥自己潜力的职业或最佳位置的。

  据有人调查分析,目前大陆女性最喜欢的职业是,女导游、女经理、女记者、女秘书、女演员。女性为什么大都会喜爱这些职业呢?

  原来,女性择业的心理与男性不同。女性容易选择那些能满足其模糊的憧憬和美丽的理想的职业;女性也容易选择那些多姿多彩的职业,借以获得许多丰富的人生体验;女性还容易选择那些走在时代尖端的、比较时髦的职业,以使自己比别的女性更优秀、更出风头。总之,女性愿意选择那些年轻时能满足其荣誉感的职业。

  然而这样的职业有不少是些短距离赛跑的职业,它与许多男性所选择的长距离赛跑的职业不同,往往是一种短期行为,而非终生可以发展和寄托的职业,这是一个不利之处。此外,短距离赛跑的项目少,参赛者因此极易扎堆成群,形成一股潮流或一股热。这又是另一个不利之处。因为,大凡一股热的兴起,总有一种催人紧跟的力量,好像不跟上就要落伍就要背时似的。而许多年轻女性的从众心理又很强,于是就拼命地随大流,生怕落后。可热点在接连不断地涌现,使得这些赶时髦者总在破坏了他们学习的连续性,耽误了大好时光,最后造成了几头落空的结局。

  上面说了老半天,实际上只有一个意思,即女性在选择专业或职业时,要注意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去除盲目性和从众性,避免陷入女性择业容易陷入的心理误区。最要紧的是把你自己先弄明白了:我是谁?我喜欢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等到真正认识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性格、爱好及社会需求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方向后,你自会悟出自己该学和该干什么?

  转行的四要四不要

  一要思自己价值几何。不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不清楚自己的各项能力孰强孰弱,只是盲目跟风或跟着感觉转行是绝对不行的。核心竞争力、客户群、个人兴趣、特长、气质、性格样样都要考虑到,当然还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要全方位了解“目标行业”。首先了解该行业前景,毕竟朝阳行业才更有前途,也能给你这位新人更多机会。而且要主动了解,不能仅靠报纸或杂志介绍,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最理想的状况是在该行业中有几个内线,随时提供可靠信息,其内容包括升迁制度、薪资状况等各个方面,总之多多益善。

  三要看自己与新行业是否匹配。了解后就要比较,寻求共同点,一般来说知识技能、面对客户群、工作模式三方面中有一方面有共同点就比较好转行,比如都是做销售,原来是销售日用品的如果改做销售可乐了,虽然行业变动了,但面对的客户群没有变化,就比较好上手。

  四要行动果断。原有领域走得越远的人,转做他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但只要认为转换方向是正确的就不要再犹豫,因为等待、观望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如果将这些都看做是投资的话,整个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你并不是在换工作,而是在对一新领域进行投资。

  改行的四不要:

  一不要盲目跟风。哪热往哪转,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职场中发展犹如爬树一样,当发现自己所攀援的枝干不够粗或已经腐朽时,往往想到的就是退下来,换一根树枝继续爬。但却没有仔细考虑自己能否爬上这根树干,是否已经有太多的人在爬它,是否已经“超载”了。

  二不要强迫自己转行。二十四五岁时是转职的高峰期,因为这个时期的人正是自我独立、精力充沛、年轻有为的阶段,而且开始重新审视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他们学习能力和再造性在转职时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30岁也是转行的一个高峰期,除了正常原因下转行外,三十而立影响了许多人的心态,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感觉自己在这行没机会了,希望能换个行业换个环境,带有冲动性,所以是转行失败的高峰年龄段。白玲建议,不应该用年龄来强迫自己是否转行,年龄不是衡量标准,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具有这行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不要心急。转行绝不同于跳槽,跳槽可以为新企业在短时间内创造价值,而转行的人往往需要一段的适应期,卧薪尝胆,而缺少耐心、没有放平心态就使许多转行者半途而废。

  在转换行业时,就像另选树干,有一个退下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很难避免,但只要再选的方向也就是行业正确,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超越旧有职位与薪水也只是时间问题。反之,如果半途而废,其代价也是惨痛的,因为想要再转回原行业是否还有空缺或获得原来的报酬和地位就很难讲了。

  四不要上瘾。转行虽然可以使职业生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频繁的转行也是一种误区,就好比挖井,总是挖一会儿就换地儿永远也挖不到水。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