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权的话题,我们讨论得很多,多到人人都知道,懂得放权,是经理人的必备素质。一个不愿放权、不敢放权的经理人,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权力,意味着责任;下放权力,同时也意味着下放了责任。对充分发挥下属潜能,促进公司良性运营来说,放权是必须的,但如果上司刻意通过放权来推卸责任,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上海可锐管理咨询公司近日一项针对经理人行为的跟踪调查显示:72%的经理人认为,采取授权管理,可以规避工作失败的风险。其中,有66%的经理人已经这么去做了,49%的人已经初步达到了目的。 原来,有时候,“放权”不一定是馅饼,它的另一面,可能就是陷阱。睁大眼睛吧!不然下文提及的万刚和罗涛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与“放权陷阱”劈面相逢
从求学时代起,万刚就立志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做企业管理的好手。胸怀这个理想,经过奋斗,他成功进入一家国内知名的IT技术公司,负责公司研发部和项目部的总体监控和规划工作。
可是,正当他以为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企划部老总因为与上级意见不合跳槽走了,还顺便带走了一大批同事。刚刚适应新岗位的万刚选择了留下。接着,上级派来一个博士担任企划部总经理,并把万刚升为副总经理。谁也没想到,表面上颇为风光的升职,竟然酝酿着万刚的职业危机。
不久,博士上司能力不足的弱点便逐渐暴露出来。每每轮到他做决策的时候,他偏偏装聋作哑,让万刚全权处理。因此,万刚不得不屡次充当“堵枪眼”的角色。一旦处理失当,上级怪罪下来,博士往往第一个跳出来,先是把责任全部推到万刚身上,然后再以上司的身份帮他求情。久而久之,在公司领导眼中,万刚就成了一个能力平庸的人了。
明眼人都知道,博士在故意排挤万刚,但万刚无法把这些情况向上级讲明。因为博士在外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礼贤下士、善于放权的上司,颇得领导欢心。工作压力外加内部斗争,万刚实在不堪重负。
罗涛和万刚算得上同病相怜。自打经理告诉他,准备把手上一个项目交给他负责,自己决不干涉之后,他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但接下来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每天忙得四脚朝天,任何地方出一点点纰漏,客户的电话就会接踵而至。责问是免不了的,道歉也是必须的。反观经理,不知躲在哪个角落逍遥去了。孤立无援的罗涛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让公司对自己刮目相看。就这样,在反复的出错、修正、摸索中,罗涛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那天,当老总偕同客户来验收项目的时候,经理毕恭毕敬地站在罗涛前面,笑得很自信。老总满面春风地走过来,拍着经理的肩说:“我知道,这次你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项目做得好,也培养了年轻人,真是指导有方。”然后,老总对罗涛礼貌地笑了笑就走了。
事后,罗涛才从其他部门同事的口中得知,经理在外面早就放出风声,为了锻炼年轻人,让罗涛负责具体事务,但坐镇监督,负责拿主意的人却是他。这和当初对罗涛讲的“全权负责”压根不是一个版本。罗涛不禁暗自揣测:“幸亏项目没搞砸,否则的话,承担责任的该是谁呢?”
“放权”两字好辛苦
在公司管理中,合理的放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听了万刚和罗涛的故事,记者却深切感到,“放权”两个字,好辛苦。
可锐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认为,经理人打着放权的幌子,实则弄权,有两种情况:信息时代人才辈出,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经理人面对竞争压力,害怕被人抢掉饭碗,于是通过玩弄手段挤掉竞争对手;第二,有些经理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都不高,只能通过让下属为自己做嫁衣保住地位。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不健康的放权,均构成了“放权陷阱”。
职业顾问认为,想要避免这些情况,一方面,要寄希望于经理人注重自身保值、增值,不需要以玩弄放权手段来保住饭碗;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在建立健康的放权机制上多下功夫,杜绝有人钻制度的空子。放权,不能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
经理人保值秘籍
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在发展迅速的行业里,职业人很容易面临优胜劣汰,就算经理人能把任务全丢给下属去做,但自身能力没有提高,今后不仅在本公司混不下去,跳槽也没有本钱。
积累国际化工作经验。经理人的竞争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国际化人才,海归、外籍员工,都是经理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经理人不妨多掌握一些国际化企业的工作经验,拿一些国际证书,以提高自己的核心优势。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位。一个人在工作中能游刃有余,才能焕发光彩,仅仅是不过不失,算不上是精英。经理人要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充分发挥潜质,才能不落后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