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炭的人单独租住着一间房子,为了节省房租,一直想找个人合租。
恰巧遇见一个漂布的人,想租房子住,正在到处寻找。
烧炭的人对漂布的人说:“那咱俩住一块吧,房租一人一半。”
漂布的人说:“房租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咱俩根本就不可能住一起。”
烧炭的人问:“那为什么?”
漂布的人说:“这不明摆着吗?我好不容易漂白的布,都会被你弄黑的。”
职场中,由于工作关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其他人形成一种远近亲疏各不相同的关系状态。维系这种状态,总有某种“力”存在,我们不妨称之为“关系力”。凡是有过职场经历的人都会发现,这种“力”其实只有两种:理性力和感性力。两种不同的“关系力”,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交往形态。
一种是理性交往,相当于被动交往。就是纯粹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者不搞好关系就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等原因,不得不极不情愿、甚至是硬着头皮去交往。比如说,本来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的领导,但考虑到利害关系,还是不得不笑脸想迎、好话连篇。还比如,本来对某同事很反感,但是担心被人说“合作性不好”或“团队意识不强”,影响自己的发展,不得不勉强应对。这种类型的交往依据工作关系的存在而存在,一旦没有了工作关系,交往即刻停止。
一种是感性交往。有时甚至说不清是什么愿意,反正是觉得能说到一起,很有缘分,很合得来,即常说的“投脾气”或“对胃口”。这种关系不但工作配合得默契顺畅,即便是在非工作时间,也经常喜欢往一起“扎堆”。
有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搞好与所有人的关系,总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其实,这完全是很主观的想法,不符合人际交往的内在规律,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往往在一开始就能“合得来”的人,即使中间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或不愉快,但始终还是能合得来。一开始心里就疙里疙瘩的人,不管有意识地做出多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始终还是合不来。有时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一旦相遇或相识,会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有时侯,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会使人觉得有很熟悉、很亲近的感觉。
所以对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苛求,一随缘分,二凭理性。有缘分时,就走近点,除了工作之外,还可以交流情感,甚至成为生活中很好的朋友;没有缘分时,就离远点,只要保持正常的交往即可,或者维持纯粹的工作关系就行了,不要因为拉不近关系而伤无谓的脑筋,甚至感到苦恼或焦虑。
孔子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中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贬义一点的说法像“臭气相同”等等,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都是说走到一起的人都是因为某种类似,不同类型的人永远走不到一起。油和水虽然都是液体,但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将他们混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属于两种类型。
无数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近,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刻意的追求。也有一种人,很会“追求”关系,很有心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交往对象。在不了解内情的外人看来,似乎粘得很紧,感情拉得很近。其实这只是表象而已,实质上也是属于理性交往的类型。一旦相互的利用价值不存在了,他们的关系也会自然而然地疏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