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放假啦,自由啦,吃、喝、玩、乐啦!
结束啦,上班啦,忙碌啦,心浮气躁啦!
好好的一个新年长假,怎么不仅没让原本整天辛辛苦苦的上班族好好进行一个大喘息,却适得其反呢?年复一年,为什么,我们的节后心情,总是有点烦?
个人:春节过去,问题袭来
年后初八,开年第一天,杂志社编辑王小美黑着两个眼圈赶到单位,跟同事嘘寒问暖一番后坐下来,打开电脑,就将自己在MSN、QQ上的签名档都改成“活一大堆,我却在梦游”。她一边拆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读者来信,一边无精打采地说:“过年过得倒满开心,就是累。亲朋好友天天串门,吃饭、喝茶、打牌,通宵达旦地,根本没时间休息。玩的时候精神好极了,往办公室一坐,眼睛都困得睁不开。”
从事技术管理的沈志强这两天也感觉别样的烦躁,与人聊起总是同样的话题:春节去哪里玩了?他偏着头喃喃地幻想着:“真不想上班了。去外面旅游,多开心多快乐啊!放假几天一转眼就过了,又要回来面对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环境,真的有点想哭!我实在是太不喜欢这里了,我想早晚有一天,我得离开……”
网络公司策划经理付娅则称,不仅春节,自己几乎每次放完长假回来都很“不正常”。“工作上会情绪化,忙一阵很开心,但不忙了或者不忙的时候遇到挫折,就会很没有劲。回家不知道该干什么,情绪也不高,于是倒头便睡。工作日还有点精神,周末就懒洋洋,什么都不想做,只是看电视,麻木着看……”付娅为此非常苦恼。
“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心理咨询师尚冬梅指出,“长假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后,很多人都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生理上会有一些肠胃功能紊乱、便秘、失眠等症状。心理上则较多体现为“”上班恐惧症’——上班前不想上班,焦虑不安;到岗几天表现萎靡不振,不爱说话,迟迟找不到上班的感觉;总幻想再多放几天长假好好缓缓。”
专家分析:一般情况下,人的身体具有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功能。紧张的工作状态得到放松,再进入工作状态时,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存在短时间的难以调节。许多人会有失眠、疲劳、厌倦、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差、焦虑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恍惚等精神上的疾病,当自己无法进行调节时,应该去寻求专业医师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企业:管理问题,节后凸显
春节长假后上班首日,在记者随机调查的近20家单位中,大多数的单位员工出勤率都难达100%。各单位中未能及时归队的少则两三人,多则一个部门就有近二成员工。中华英才网发布的一份调查更是显示,春节后,在对近2000所企业的调查中,有54.5%HR经理表示:未按时归队的比例在10%以下,20.60%的企业没有归队的员工占两成左右;有一成的企业有近半数员工拖延“归队”时间。
调查中,记者发现,返程高峰期车票难买是许多白领未能按时返回岗位的理由,但许多理由听起来稍显牵强。外企职员张颖说,她每年几乎都是过完大年才回到广州工作,“买不到票确实是一个理由,按时回去,飞机票都是全价,算起来比请假扣奖金要贵呢。当然,最主要还是不想回去上班,能拖一天算一天吧。”
节后综合征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作,目前,已经引起了企业里HR们的关注。人力资源主管高洪波介绍到:“考勤时,会发现许多员工难以正常到班,迟到现象比较严重。每年都有许多员工假期结束后不想返回工作岗位,尤其是春节回老家过年的员工。他们时常会找各种理由推后回来,不是买不到返程车票,就是称家里有特殊事情无法抽身。我们单位像这样节后推迟到岗的员工比例,少的时候也占10%,严重的时候,会达到40%之多。很让我们头痛。往往是初八上班,得等到十五才有工作气氛。”
高洪波还表示,节后到岗的员工也无法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定时间内工作效率会偏低。此外,每年春节过后,公司都会面临一次员工离职的高峰。原因并不奇怪,企业绩效考评已经在年终完成,年终奖也发放完毕,新一年,许多员工都开始规划自己新的职场计划。据某权威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在2007年初对15个行业的调查中,竟然有37.65%的白领计划春节后到新的企业上班。为了能及时推行公司新的计划和措施,公司必须再次吸纳人才和进行业务调整,因此,每年年初,都是人力资源部门最忙碌的时节。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白领们,节后则必须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去面对现实中巨大的工作压力。
节后综合征:三类人群反应强烈
孙也是个内向的女生,虽然在广州工作了6年,却时常会有“背井离乡”之感。在她上大学时,就很强烈体会过这样的感觉,每次假后回学校,都觉得孤苦伶仃,经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在她看来,在广州工作,对不擅长与人交往的她很是折磨。生活中长年缺乏温情,一年之中,唯有过年回到家里,才能尽情释放自己,体会到久违的温情。等到节后再回到工作岗位,那种思乡之情便更加强烈、无法控制。
并非每个人都有“节后综合征”,三类人群对此的反应较为强烈:工作压力、并对工作本身不满意的人;个性孤僻、人际关系差的人;以及身处差的企业文化中的人。
平常工作压力太大的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本身就不积极,节后更容易产生消极怠工情绪。职场的概念,与他们而言就是“拼杀”:险象环生的经营环境,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不断涌现的竞争对手,外加同事和部属的挑战。这边正面临职业瓶颈,那边又是日渐不支的体力消耗,心理疲劳与日俱增。紧张的神经想得到放松变本来就不容易,可能在长假的第4或者第5天才调整到生活状态,现实却要求他们第8天迅速回到工作状态,谈何容易?
节后综合征的种种表象其实是在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我们向往优越的工作环境,渴望摆脱工作压力,希望从同事身上获得温暖。因此,最佳调整心情的方法便是,不压抑自己的情绪,索性尽情哭上一次,或者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放松运动,比如瑜珈、水疗等。必须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性格做一些改善,多交朋友。时常打电话给家里,让父母也适应你没有陪伴他们的日子。
回归工作岗位前,必须在心里告诉自己,春节已经结束,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最好,在回归工作岗位前一至两天就主动给自己一个警示。提前一两天开始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思考一下新年的新计划。在脑海里先对自己进行的工作提前预演,预演的同时适当辅助深呼吸,这是有效的“吐故纳新”的方式。
应对:正视你内心的真实需求
JACKY是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平日里工作相当出色,年轻有为。一直有“工作狂”之称的他,生活的重心一直放在工作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单位。遇上项目需要,他能在办公室“持久作战”,加班一周都不回家。去年过年时,难得休了次年假,JACKY带着家人去了趟欧洲旅游放松。假后返回工作岗位,他却再也回不去从前那种“拼命三郎”的工作状态了。难言的罪恶感、焦虑不安的情绪压抑着他,他越想恢复,越恢复不了。过度紧张的他开始出现失眠、幻听等症状。万般无奈的JACKY只好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和JACKY进行深入交谈后,尚冬梅发现,JACKY从前那种疯狂工作的状态并非出于本意,他一直以来,习惯了拿工作同压抑在内心深处那种焦虑作等价交换。从更深层次挖掘,他的焦虑源于他的不安全感。高强度的工作,尔虞我诈的内部斗争,随时被排挤被裁掉的生存危机……一直以来,JACKY把这些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牢牢压制住,以积极狂热的工作状态出现在众人面前,外表的乐观坚强掩饰了他内心深处的不安。
通过与他的谈话和交流,帮他释放焦虑情绪的同时,尚冬梅又进一步发现:原来,他将工作变成处理焦虑的方式由来已久。JACKY的父母从小就对他要求分外严格,从童年时代就要求他勤奋进取,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样样都要做到最好,因此,JACKY一直习惯了压制自己在娱乐、放松方面的正常需要,许多本能需求就这样被抹杀掉了。
“其实,娱乐和放松都是正常生理需要,JACKY太久没有正视自己这种正常需求。终于,处于高压状态的身体开始以此方式对他发出警告——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个体,而非机器人。”尚冬梅指出:JACKY必须正视自己目前的状态,所有正常的需求都是合理的,不要刻意去压抑。
此外,专家指出,长假过后,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员工心理的调节。可以让部门所有员工坐下来,一起谈话,宣泄情绪,加强团体和睦。而白领们自己也应当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时,不要紧张,可以试图进行“放松冥想”——深呼吸,想象自己最喜欢的场景,尽量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比如:看见湛蓝纯净的天空,听见山间鸟儿们轻快的鸣叫,指尖触摸到清凉的溪水……通过冥想得到愉悦过后,想回到现实时,再次进行深呼吸,愉快地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