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当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主任(CIO)陈静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幸福的居家女人。但这只是陈静幸福故事里的一个情节。在她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门外是整洁的机房和有序运行的系统,里里外外有和她一样带着幸福和满足忙碌的同事们,这些都是陈静幸福的根源。幸福的定义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读完陈静的故事,这个词就不会再抽象。
工作——常人不能消受的幸福
2000年初,由银行、保险等5家所属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经营机构合并而成的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筹建。为公司的信息技术担忧了很久的总裁朱利踏进了中国证监会的大门。在那里,他的收获是一本书和一个人,这本书的名字是《证券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操作手册》,而这个人就是这本书的主要撰写人陈静。
银河证券筹建之初,最大的困难是信息系统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由于一年多的机构调整影响,原有的5家信托投资公司及所属各个营业部技术投入大幅度减少,网络系统互不兼容,软硬件系统互不统一等等。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正常业务发展。面对业界同行快速发展的挑战,一场关系到新公司前途命运的信息技术革命的重担压到了陈静的身上,这时是2000年的3月。
从5月开始,陈静率领仅有的6名员工夜以继日,连续拼搏2个多月,于2000年8月建成了连接总部到170多家营业部的广域网络。为使网络适应更高的、更多的业务发展需要,2001年初,陈静又主动提思路,拿方案,对广域网络进行全面升级,将网络带宽从64K直接升至2M,并在15个城市88家营业部构建了另一个高速骨干备份网络,创造了国内证券公司业的奇迹。2001年2月,为配合B股上市的需要,又完善了网络需求,实现了国内首次集中式交易。同年6月,搭建了基本统一的公司应用平台,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按照在技术上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标准化”的目标,总部给各营业部下达文件,6个人用6个小时尚不能将文件全部传送完;总部急需的各营业部数据,20多人连续加班一个月才能统计上来。实现总部集中办公后,为尽快解决这一难题,陈静首先把目光盯在联通整个网络上。由于时间很紧,筹备组2000年5月份才确定远洋大厦为总部所在地,却要求在7月5日前完成入驻办公的一切准备工作,而当时技术部门连陈静在内只有7个人。于是,她把大伙分为5个组,一人当作几个人用。在她的带领下,大伙每天早出晚归,冒着暑热高温,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按期完成了基础工作。为赶在7月10日如期实现“让原5家能在一个屋檐下办公”,全部技术人员2天没有睡觉,连续组装了200多台机器。在那些日子里,陈静被称为“五最”——上班最早、下班最迟、加班最多、休息最少、责任最重,根本无法照顾家里。6月23日,正是两网切换的关键时刻,陈静8岁的女儿病了,望着烧得迷迷糊糊的女儿,她只是在女儿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就含着眼泪加班去了。就这样,在陈静的带领下,他们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总部集中办公问题,为公司上传下达的信息沟通,架起了“高速公路”。
那段日子,对于陈静来讲,“如火如荼”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银河证券公司下属的170多家营业部,运行的是9种不同的系统,它导致系统不统一,给互通数据、共享信息带来了许多不便,为了铲平这些障碍,信息部门要进行更换系统的工作。正常交易日是不能被占用的,他们更换的时间只有在节假日,而且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连宿干。有统计表明,2001年,B股战役、代码升位、新交易规则及网上交易等桩桩大事,在陈静的直接带领下,组织全员大规模系统测试42次,且绝大部分是利用周末进行的。也就是说,一年当中有80%以上的休息日陈静都在加班。
在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陈静一直微笑着,很彻底的那种幸福和满足。这种感觉缘自于她的性格,用她的话说就是:我是一个不能不工作的人。
就是因为不能不工作。1992年刚刚分娩2个月的陈静,却已经再也不堪清闲的“折磨”,提前4个月出现在同事们的面前。1993年信托投资公司在建设北京首家实现自助交易的双榆树营业部时,陈静的孩子刚刚几个月,她就曾上演过7天未进家门的一幕。
学习——不断收获的幸福
在CIO中,陈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非专业”人士之一。她经常调侃自己是公司信息技术部最不懂技术的人。但那些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她这个非专业的领导旗下,干得却愉快而惬意。
1984年,陈静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那时她的专业是机械制造中的工艺设计与自动化,在不断地将一个个毛坯设计和加工成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过程中,陈静习惯了对工作和任务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要经过精雕细琢的工作程序和步骤设计,一步步地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她后来在实践中不断坚持的方法论。
毕业后,陈静开始了在湖北工学院3年的执教生涯,离开仍是缘于清闲。一周两节课的工作量,是陈静实在不能容忍的安逸。1987年,她成为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研究生。这时,她的导师给了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教导:“你最应该学好3门课:数学、外语、计算机。”现在想起来,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一辈子受用不尽。这3年,陈静学的是最优化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计算求得最优,这个,被她推广到工作和项目中。
1990年,陈静进入航天部卫星应用公司,做了3年的专业工作。参与了银行清算网、经贸委、煤炭部卫星网等诸多设计项目。这中间,陈静学会了如何跟客户打交道,知道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让客户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方案。之后,在证券业的10年,陈静仍是学中干、干中学。最初是学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
每一次上新的系统,她几乎都要投入地学一次。当年,信托公司上财务软件,她和财务人员一起报了会计班,拿到会计证。由于深知证券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她又报考了密码学的博士。她不懂就问,业务问题通过网络请教专家。她上网发了一个贴子,靠着热心网友的回应,一天就搞清楚了国债回扣的几个重要问题。平时跟IT公司打交道,她习惯用心地去听所介绍产品的特点、功能及先进性。
人格的魅力是无穷的,一支队伍要有强大的战斗力,首先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否则将是一盘散沙。陈静不仅自己不断地学习而且还十分重视注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注意在职教育。证券IT技术发展速度快、综合性强,既需要各个方面的专才,又要求每个人对整个证券行业的发展有着全面的了解,不断更新知识。陈静认为搞好在职培训工作,是对技术人员个人职业生涯负责。她坚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部门员工进行业务、管理知识培训。她经常说,团队协作精神是当代信息技术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充分发挥公司技术队伍的整体优势,是做好技术工作的重要保证。在不知不觉中她所带领的团队从7人发展到40多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技术全面、凝聚力强、综合素质高,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技术队伍。
通过不断地学习,陈静敲开了信息技术的大门。但同时她被挖掘出来的管理才能,让她在一个个项目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也让她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一个管理者不需要了解技术的每一个细节,但要清楚如何实现这些细节,怎样为实现这些细节的人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家庭——被包容的幸福
陈静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一个能容忍并一直支持她的丈夫。当年在接送孩子的班车上,陈静的丈夫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爸爸中,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孩子大了,辅导功课陈静是有心无力,这担子又被丈夫责无旁贷地扛上了。每天下班回家,陈静总是一身疲惫,丈夫总是先请她休息,从没听到一句怨言。家里装修房子,她顾不上看一眼,一切都交给丈夫决定。
2000年元旦,信息技术部的人都呆在公司和所有人一样等着元旦的钟声。但心情却是截然不同。人们是对新年的憧憬和期待,而他们却因“千年虫”焦虑和不安。新年钟声响过后,系统的正常让每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踏实了下来。松了一口气的陈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打电话,让丈夫陪她逛节日商场。
提及这些,陈静幸福的笑里总是隐现着一丝内疚,尤其谈起女儿,更有说不完的自责。
那还是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陈静忽然发现女儿的小腿似乎比常人更弯一些。请教同事和朋友,听到的先是批评和责怪,“都怪你没有照顾好孩子,要是早发现,揉揉就很容易恢复的。”陈静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幸好,几年后,孩子的腿并没有什么异常,这才让陈静宽慰了一些。
“干,就干个最好;拼,就要争第一!”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陈静就一直用这句话来要求自己。她给人的感觉总是精神饱满,像上满发条的钟,从早到晚不停地转动。她说:“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真心实意地爱一切与你所从事的业务岗位有关的人和事,你的生命就会融入工作,散发出持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