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中的管理启示

80酷酷网    80kuku.com

  

  季后赛第一轮尘埃落定,被中国观众广泛关注的休斯顿火箭队以3:4被达拉斯小牛队淘汰,止步西部四强,令许多中国观众扼腕叹息。

  让观众倍感遗憾的是,火箭队曾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始,他们一度在达拉斯的地盘上取得了2:0的梦幻开局,全身而退。对于麦迪、姚明等从未迈进季后赛第二论的球员来说,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就在大家希望火箭能横扫对手,昂首进入西部四强的时候,火箭却创球了一个黑色的记录:先2:0领先,最后被翻盘逆转。匆匆结束了NBA季后赛之旅,惨遭淘汰。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休斯顿功亏一篑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专家、评论员甚至每个球迷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下面就从分析火箭队止步第二轮为例,谈谈团队的组建问题。

  一、组建团队之一——优化人员年龄结构火箭队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力球员太年轻,而角色球员又太老;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NBA成绩较好的球队的双人组合的年龄:

  热火队的奥尼尔和韦德56岁,平均28岁,主要替补球员多列亚克、安德森和巴特勒平均年龄28.7岁,球队组合与主要替补的平均年龄比是。98;

  小牛队的诺维茨基加芬利是59岁,平均29.5岁;主要替补球员范霍恩33岁、斯塔克豪斯31岁、布拉德利33岁,平均32.3岁,球队组合与主要替补的平均年龄比是。91;

  太阳队的纳什和斯塔德迈尔是54岁,平均27岁;主要替补球员亨特、巴博萨和迈卡蒂平均年龄26岁,组合与主要替补的平均年龄比是1.04;

  而返观火箭队,MM组合的年龄是51岁,平均25.5岁;主要替补球员巴里、木桶伯和詹姆斯平均年龄35岁,二者的年龄比是。73!

  尽管没有数据说明主力、替补的年龄比越接近越好,但比值接近1,至少说明球员处于同时代的人,对篮球的理解共通点更多,交流也能更顺畅。

  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场上和更衣室的表现就是群龙无首,在打法和心理上都缺乏真正的核心,团队间缺乏应有的信任,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力球员靠激情,往往上演单兵作战的个人英雄主义;替补球员固守经验,不愿主动改变以适应球队,最后的结果就是忘了篮球是项集体项目,可能个人表现好了,但整个团队却输了!

  2)年龄老化

  火箭队输球,还和火箭队的球员老化有关。我们看下面的数字:

  太阳队平均年龄28.9岁,主力球员平均27.6岁;

  小牛队平均年龄28.3岁,主力球员平均年龄28.6岁;

  马刺队平均年龄29.2岁,主力球员平均年龄28.6岁;

  火箭队全队平均年龄32.1岁,5名主力球员平均年龄30岁;

  NBA的常规赛有82场,由于每场比赛的激烈程度都非常高,所以对球员的体能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别说很多老队员都有伤,即便是身体健康,打到季后赛后也会出现体力严重不支的现象。

  从上面的数据看,火箭队和其他强队比,年龄上的劣势比较明显。这就不难理解,在季后赛前两场获胜后,火箭队比赛一场比一场难看,缺乏张卫平指导经常在解说时说的“moment”,总是在紧要关头松下来,主要是这只老迈之师在最后关头想拼却拼不下来,心有余力不足,最终导致了第七场的大崩溃:在决定生死的第七场比赛里76:116大比分输给小牛队,创下了在季后赛的“落差”记录。

  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和一个球队一样,现在要生存,将来也要发展。没有把企业作大作强的梦想,实际都没必要创业开公司。但怎样作大作强,在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上有很多手段。既然我们在产品上能做到“占有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那在人力配置上也必须有相应的举措才行:毕竟创新不是天上的馅饼,是要靠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来保证的。以Beeman经验来看,技术类型的公司,无论是系统集成、通用软件,还是现在比较火的SP类型的公司,人力配置上主动优化意识都比较差,但做得好的公司,恰恰在人力配置上也稍稍主动和领先,相信这不是偶然的。

  3)季后赛经验不足;

  火箭队除掉前面介绍的年龄上的老化和结构不合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经验尤其是季后赛经验不足。

  还是用数据来做一个对比:

  热火队的5名主力球员的季后赛经验是255场,季后赛总出战时间是9372分钟;

  马刺队的5名主力球员的季后赛经验是247场,季后赛出战时间是8248分钟;

  活塞队的5名主力球员的季后赛经验是244场,季后赛总出战时间是9037分钟;

  太阳队的5名主力球员的季后赛经验是131场,季后赛总出战时间是3370分钟;

  火箭队的这两项数据是90场和3229分钟,差距很大。尽管从数字来看,和小牛的88场3601分钟半斤八两,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姚明是在非NBA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高中和大学联赛的洗礼,而木桶伯是个化石级的人物,受体能的影响,季后赛出场时间不多。火箭队整个替补在常规赛出场时间超过1000分钟的只有3人,而小牛队是4人,甚至排第五名的阿姆斯特朗也比火箭队的第四名帕吉特多出50分钟!从这些数字上看,火箭以微弱劣势输给小牛是正常的表现。

  经验很重要吗?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运动员的生物钟和他的经历是有关系的,想象一下,好多球员在NBA弱队打地时间长了,形成了惯性,常规赛一结束,生物钟已经提醒他们该休息度假了,来到强队打季后赛,身体的机能无法调动起来,想拼却拼不出来,所以最后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这非常类似于中国足球的逢韩不胜,有时候即便领先了,也惊惶失措,说到底,“恐韩症”的根子是球员的思维惯势导致的。

  企业想作大作强,人力配置上要多下功夫,经验和保守是同胞兄,创新和蛮干也是亲姊妹。要想让企业稳健发展,充满竞争力,就不能让她习惯失败,习惯为失败找借口,这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要考虑,企业的领导者也要考虑。

  因为年龄结构的问题,休斯顿的团队在整个赛季都表现得极不稳定,可以赢下最强者,也可以被弱队横扫。更糟糕的是,范甘迪在挑选和使用球员时非常短视和保守,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仅让本赛季的火箭队吞下苦果,对于球队未来的发展也必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范甘迪是“职业经理人”,NBA是赤裸裸的商业战场,对于他们而言,短视是可以理解的,但CD和球队老板亚历山大应该清楚,这样的球队必须改革,否则即便成功也必定是昙花一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冠军也不是天上落下的馅饼,火箭队必须在下个赛季前充分有效地利用他们的选秀权和“中产阶级”条款,改造他们的球队,优化他们的年龄结构,才能提高他们整个团队的竞争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球队的复兴。

  一、组建团队之二——优化人员组成结构除掉年龄结构不足之外,火箭队的人员组成结构也存在致命的硬伤。

  大家知道,在西部赛区,优秀大前锋林立赛场,可以说,优秀的球队必定有优秀的大前锋。小牛的诺维茨基、太阳队的斯塔德迈尔、原国王队的韦伯、马刺队的邓肯,可以说个个都是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和其它西部强队比,火箭队最大的不足在于大前锋和组织后卫位置上的瘸腿。尽管由于有天才球员麦迪在进攻组织上的弥补,后卫位置表现上还乏善可陈,但火箭队的成绩却着实受到了这两个位置的制约。

  火箭队的组成结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

  1)没有出色的大前锋,篮板不力,中锋受制犯规,优势无从发挥;

  可能有些球迷很纳闷,为什么姚明本赛季的犯规比前两个赛季多那么多,其实原因就在火箭队大前锋位置上球员能力欠缺。

  火箭队的大前锋是霍华德和韦瑟斯庞,前者攻强守弱,防守上经常错位,常规赛后期又因伤停赛;后者又处在职业生涯的晚期,脚步慢,根本跟不上对方大前锋和后卫的轮番冲击。所以在赛场上,一方面,我们经常看见姚明去补防本应由大前锋去补防的漏人,这对步法较慢的姚明是非常被动的,而姚明又比较倔,不肯轻易让对手突破得分,后面伸手的结果只能是犯规次数扶摇直上了;另一方面,由于火箭队的大前锋经常遭到对手的无视,所以姚明经常遭到对手的包夹,摔跤的结果是姚明白白消耗了体力。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包夹浪费了姚明的体能,体能下降后姚明的脚步和速度更慢,速度越慢越容易犯规。

  NBA是企业的缩影,这样的事情在其它组织里也屡见不鲜。在人力的配置和使用上,有些人希望能更多发挥人的优势,有些人则希望更多抑制人的不足。这听起来像是绕口令,其实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才观和使用观。

  能两者兼顾,既能发挥人的优势,又能弥补他的不足,这个想法当然好,但实际上人无完人,总有尺短寸长的事情。

  2)没有合格的后卫,榨干了麦迪的体力,浪费了他的进攻才华;

  火箭队的另一个硬伤是没有合格的组织后卫。苏拉和詹姆斯严格来说都是得分后卫,在组织进攻和传球上都不及格。刚才说了,麦迪可以弥补组织上的不足,但和姚明一样,一得必有一失,从后场带球到前场,既要组织进攻,还要伺机突破,榨干了麦迪的体力,同时也使他的进攻才华得不到充分展现,常规赛得分比前两个赛季下降不少。

  3)板凳球员深度不够,抢分不足,发挥不稳定;

  板凳球员的问题在前面第一章已经分析地很多了,除掉年龄老化外,板凳球员的发挥十分不稳定,尽管曾经有过替补疯狂追分的表现,但也有最后一场季后赛全队除MM以外一共仅得16分的尴尬。而且整个季后赛火箭输给小牛的四场比赛中,差距都出现在替补的表现上,充分说明了火箭队板凳球员的深度不够。

  4)球员交换频繁,空投球员的比例过高,阵容不稳定,总是处于磨合之中;

  火箭队本赛季的变化之大之频繁,即便在交易满天飞的NBA也是不多见的。原来火箭队的班底,打到最后就剩下了姚明、韦瑟斯庞和帕吉特了,和上个赛季相比,此火箭以非彼火箭了。

  球员频繁交换带来的问题是打法和阵容的难以成型,在NBA,球员间的默契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无眼传球”,靠的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火箭队在赛季初成绩糟糕地一塌糊涂,和这个是有很大关系的。

  组建团队过程中,组成结构的优化很重要。Beeman的忠告是:

  1)在人才的使用上,应着眼于人的长处,与其弥补短板,莫不如让长板和短板分开组桶;

  2)组织里即便有多面手的人才,也要有限使用,千万不要让他做救火队员,否则可能救了几处小火,但最后烧了大厦;

  3)不要过分强调组织里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力配备观念,现在的主力能保证生存,现在还不能独当一面的员工可能就是拉动组织明天腾飞的生力军;

  不要动辄挖人、空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企业感情和个人感情一样,需要培养。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没准会因为不了解情况错念了“往生咒”。

  我们大家知道,篮球比赛,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NBA每只篮球队有12-15人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整个赛季都没有机会上场,一个赛季平均上场时间为个位数的更是大有人在。以NBA球员平均年薪450万美元计算,养活这些高薪的球员对球队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小负担。

  在NBA,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建立球队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人们不禁要问,以赚钱为目的的球队老板,为什么不精简球队,剔除那些不能上场但高薪照拿的球员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呢?

  NBA的老板们不是傻子,他们这样做自有他们的理由,现在我们就谈谈组建团队的第三个问题:人力资源的冗余配置。

  一个项目启动之前和运作之中,最重要的问题无外是两个,即流程管理和人员配置。影响人员配置的因素主要是工作量,目标也好,难度也好,时间也好,归根到底是工作量的因素。项目启动之初的人力配置基本是以经验为主,基本满足且项目进入运作后,调整和再配置就要进行采样、进行工作分析,用最后的数据来说话。

  另外,实际过程中,人力配置也受流程管理的影响。流程中的结点是人力配置的关注点,流程变化或节点增减,人力配置上都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套用IBM的一句广告语:人力配置随需而变!

  流程确定,人员配置精确,项目运转正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不是做得很好?且慢,前面的部分表示人力部的工作优秀,从优秀到卓越,人力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IT行业(其它技术行业类似),以下几个问题都或多或少存在:

  1、人员流动率高;

  2、劳动效率低;

  3、骨干员工离职损失大,甚至会引发一个小企业关张;

  4、项目任务重时间紧;

  5、项目成本高;

  6、……

  流动率高是行业现象,谁也无法改变现状;劳动效率低是工作性质决定的,脑力劳动难以量化;骨干员工离职损失大也奈何不得,“骨干”本身就意味着奇货可居,先到先得,当然,这里的“到”是指资方的出价先到达他的心理预期。

  怎样解决呢?流动率高就用苛刻的离职条件制约,效率低就用复杂的考核办法约束,防止骨干员工离职就给他高薪……,实践证明,诸如此类的等等办法,可能在特定阶段解决一点问题,但不能寄寓过大的期望。

  和一些老板的过分强调精简人员相反,我觉得首先要考虑人员的冗余配置。

  冗余配置和精确配置是相反的概念,与后者强调岗位设置精确、人员工作饱和的出发点不同,冗余配置也强调精确,但是在经验基础上放大需求后的精确;同样,冗余配置也强调工作饱和,但是在考虑项目性质、难度、工作量、人员特点后的适度工作饱和。说到底,冗余配置屏弃的是教条和呆板,讲求的是适当和适度。

  冗余配置对帮助项目的按时完成自不必说,有了冗余,不但人员流动的影响和损失会减弱,而且,也是由于适当冗余的存在,员工的自恃会降低,职位压力会增加,工作效率会提高;还有,冗余对员工的成长,对队伍的建设,对公司的持续性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你可能说,冗余的存在也使项目的成本增加了,这怎么解决?从表面上看,人员的增加是带来了项目成本的增加,但从实际来看,项目的成本黑洞在于本身的管理过程,比如立项时的失误,初研和建模时的考虑不周,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产品功能间的相互影响等等。冗余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更别说前面所述的合理冗余对项目的积极影响了。

  还说回到NBA吧,02-03赛季,我国球员巴特尔所在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获得了NBA总冠军。当年的巴特尔成绩如下,常规赛总共出场12次,赛季场均0.8分、0.8个篮板,没有进入季后赛名单。可以说,巴特尔不费吹灰之力就带上了许多球员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总冠军戒指。巴特尔是幸运的,但邓肯也是幸运的,正是由于巴特尔的存在,邓肯才能在平时和大巴的对抗训练中保持很好的状态;其实更幸运的是马刺队老板,总冠军功劳上,也有廉价大巴的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