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调查显示,单位对男大学生拟付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
● 女大学生就业难存在五大原因
“招聘会参加了好几场,可不少单位对女生设限。”最近,招聘会开始在各地亮相,针对大四女生的抱怨,北京某大学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名教师表示,就整体而言,劳动力市场没有向女大学生提供与男大学生同等数量的就业机会。
女大学生就业难
据《组织人事报》10月31日报道,统计表明,对高学历而言,重男轻女现象比比皆是,某地一场招聘会,当天300家企业3000余岗位,80%只要男生。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调查中发现,在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求职中,超过半数的招聘单位,包括一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
在厦门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低于男生。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作用的前提下,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
女大学生就业难五原因
社会对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社会上往往将女性的价值限制在容貌、年龄、体形上。比如:电视的广告中,女性主要兴趣在化妆品、服装和首饰上。社会上往往将女性生存的空间限制在家庭,将女性生存的意义限制在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上。社会上往往将女性同男性的关系界定在依顺、服从、服务、性吸引上,并以此得到男性的呵护、爱慕、供养、资助和指导。
生育及相关成本。女大学生工作不久便会面临婚育等系列问题。用人单位需要为此付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我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女性雇员产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承担岗位空缺填补成本,这是用人单位拒招女大学生的最直接的理由。另一方面,生育问题使女性员工在一定时期内退出劳动力市场,产生工作生涯的中断,难以避免“人力资本折旧现象”,当女性雇员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需要一段时期的恢复和调整,由于相关法律的制约,重返者的工资水平不能低于退出时的水平,这又给用人单位造成了间接成本的负担。
预期劳动生产率。尽管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接受了同等的高等教育,甚至女生的在校表现更为优秀,但雇主仍然倾向于认为,女大学生的预期劳动生产率将低于男生,较低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使雇主不愿意录用女生。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女性精力的分散。由于传统两性分工模式的延续,女性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务劳动,“相夫教子”虽已不是现代女性的专职工作,但仍是一项重要职责。有限的精力在市场劳动和家务劳动中分散,难免会影响其市场劳动生产率;二是女性发展潜力不足。据劳动者年龄——工资报酬剖面曲线的实证研究资料显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女性劳动者的年龄工资报酬曲线较为平缓,凸起程度、上升幅度均不如男性,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不同的职业领域、培训机会和晋升状况等,但从总体上反映出女性劳动者群体发展潜力低于男性,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价值有限。
女大学生狭窄的择业理念。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语言类或服务性的专业,以从事具体事务性的、与语言和形象思维有关的工作。专业结构的局限使女生就业适应面窄,也造成了这些职业领域的拥挤。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和男强女弱的社会论调,在一定程度上使女大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抑制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前退休福利成本。从长远来看,女性雇员要比男性雇员提前五年退休,而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雇佣女性员工意味着额外福利成本支出,这也是用人单位偏向男性的一个因素。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借鉴西方经验,如美国、加拿大在普通大学中开展性别教育课,消除性别歧视;还要引导女大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拓宽角色定型,改变就业观念,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健康人格;同时可借鉴国外的《反性别歧视法》,完善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增大执法力度,可拟定不同行业企业中男女比例的底线,对于雇佣较多女性雇员的企业,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