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大半,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已经找到了工作,然而还有不少毕业生仍然没有着落。近日,省人才市场和杭州人才市场连续办了多场针对毕业生的招聘会,这些还在找工作的毕业生是因为何种原因而没有就业?是眼界太高?还是专业不对口?杭州市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说,主要是由于实践工作经验不多,所学专业不热,择业定位不准,以及个人综合素质不高等四大原因。我们在招聘会现场随机抽查了100名未就业毕业生。发现调查结果和他所说的情况基本一致。
找工作起步比较晚
未就业毕业生们找工作起步普遍较晚,在接受调查的100人中,有七成都是临近毕业时才开始找工作,有一人甚至是在记者调查的当天才开始找工作,在大三以前开始找和大四开始找的只有少数。而他们参加的招聘会次数也并不多,有56%的调查者表示只参加过5场以下的招聘会甚至以前没有参加过招聘会;有36%参加过5~10场招聘会。
毕业生找工作渠道比较多样。据调查,参加过各种招聘会的占72%;通过网络查看招聘信息占58%;有48%会通过老师、同学、亲友推荐;另外还有46%通过媒体广告寻找招聘信息。
工作更看重前景
未就业毕业生并非是一直找不到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工作机会。在我们的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曾被用人单位看中过时,60%的人被看中过一到三次;25%的人被看中三到五次,五次以上的也有9%,一次也没被相中的仅有6%.也就是说,迟迟没有落实就业,是为了寻找更合适的工作机会。
一位在招聘会上寻找工作的毕业生小胡告诉记者,他认为单位能否提供足够的继续培训机会,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有机会接受培训,就意味着存在继续提升自己能力的可能,有利于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因此他一直在找这样的公司。
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足够的发展前景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7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该项;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继续培训的机会同样受毕业生关心,分别有40%和36%的人选择该项;仅有24%的人对良好的福利待遇比较看重。
而对薪金的要求,毕业生们的态度是理性的。56%的人希望的薪金水平在1000元到2000元;28%的人则希望每月有2000元到3000元的薪水;只有16%位要求较高,每月要3000元以上。
来自长沙师范学院的小方一直想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在被问及未来薪水问题时,方丽说:“只要适合自己的工作,薪水多少不在意,是金子就会发光,合适的工作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本领,到时候做得好了老板自然会给你加薪。”
专业不对口是最大障碍
小胡是浙江江山人,读完计算机专业后,很想在杭州找份专业对口、能学以致用的工作。没想与他结缘的却一直是销售类工作,让他苦恼不已。胡同学说,“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和计算机稍微有点联系的工作,结果让我从网络推广做起,还是销售类的工作。”
另一位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小宋也苦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我曾有机会干一份销售工作,但和我专业相差太远,最终还是放弃了。”
“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是制约我找到一个理想工作的主要因素。”小宋坦承。在调查采访中,不少毕业生告诉笔者,缺乏工作经验是最大障碍,尤其是学历不是很高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就有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大学时代却未能找到充分的实践机会。
在关于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原因调查中,高达66%的人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而遭到拒绝。另有20%的人因学历太低;16%的人由于外语能力不够;因缺少相关证书、性别原因、院校不够有名各占10%;由于地域原因而被单位拒之门外的为6%.看来,工作经验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瓶颈。而经验源于实践,那么,这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业务实践活动是否有所不足?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40%的人在大学期间只实习了一到三个月,30%的人实习了三到六个月,23%的人实习时间在一个月以内,而实习了六个月以上的却只有7%.这说明,未就业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实习期普遍较短,进而导致了实践经验的缺失。
因此,在关于校方应该为毕业生找工作提供什么样的帮助问题上,有70%以上的人认为应该多提供实习机会,34%的人认为应该增强就业指导,41%人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进一步合理化,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专业应该多一些。
对将来有信心也有压力
小黄今年6月初从浙江树人大学毕业,参加了10多场招聘会,但现在仍处于失业状态。
“现在生活压力挺大的,虽然已经毕业了,可是还要靠父母养我,房租、生活费等都还是父母出的,真的很不好意思。”但小黄说,如果在杭州一直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她就留在杭州继续找或者读书深造。
在这次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虽然毕业至今仍未就业,但他们中仅有16%的人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感到担忧,84%的人表示有信心找到满意的工作。不过,高达90%的人承认因找工作未果而经受着各种压力。包括亲友对自己的议论担忧以及自己的生活压力等。
如果在杭州一直找不到工作,大家也各有打算:继续找工作成了一半以上未就业毕业生的共同选择;自主创业和充电并获取一些资质证书也是两条大家比较想走的路,16%的毕业生有考研打算;还有个别想回家乡或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