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是海归创业的福地

80酷酷网    80kuku.com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近年来延伸和强化服务体系,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方面成绩突出。截至2006年底,园区累计注册留学人员创业企业3588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45亿元。

  海归企业吸引和凝聚6万多人才

  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全国最大的智力资源密集区,无论是园区创业留学人员数量还是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高新区首位。目前,全国共有25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关村就占了13家,其中有8家是留学生企业。

  与1999年国务院正式批示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时相比,今天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是当时的14倍;园区现有留学人员8700多人,是当时的8.7倍。至今,已引入了数百亿元的项目研发合作资金,吸引和凝聚了6万多高科技人才。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介绍说,自2000年1月至2006年底,管委会累计接待留学人员34000人次,平均每个工作日有20人来访,有两户留学人员企业注册成立;目前21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总孵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再增建2至3家,年底争取达到24家。

  创业领域众多,引领行业未来

  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领域涵盖众多行业。目前成就比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无线通讯、互联网及软件领域。其中台式电脑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笔记本电脑达到25%以上,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占全国1/3,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额1/2。如邓中翰的中星微电子公司制造出的“星光中国芯”,至2006年底全球销售总量突破1亿枚,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董德福的德信无线、李彦宏的百度、周云帆的空中网、张朝阳的搜狐、俞渝的当当网——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另外,环保行业是中关村的一个新亮点。以科兰之星、佳业佳境为代表的一批环保企业,业务范围从关系全球的大气污染治理到局部环保技术,如城市环保工程、生活垃圾处理,都有所涉及。在教育、文化传播、地质、材料、农业、花卉业、乳制品业等几乎所有行业的前沿,也都有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

  “专业技术精,市场化理念强,国际化程度高,诚信守法,这些优秀的品质不仅使他们成为中关村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更使他们成为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引领行业发展的未来。”夏颖奇如此评价海归人员。

  从俄罗斯归国的谷宇,专门从事超高温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由于他的公司技术尖端,第一次出席精品项目推介会就备受投资商青睐。张连毅的语音公司在2006年参加全球无线关爱计划项目评审时,把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盲人手机导航系统中,最终成为全球5家入选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入选企业。

  全方位人性化服务让海归坚持下来

  中关村的创业机制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调整、突破、发展的动态机制,管委会也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持续延伸和强化的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包括全方位、人性化的工作体系,高效务实的“投创孵化”体系,极具特色的项目融资、推介体系和坚强有力的政府资金支持体系等。

  邓中翰在谈到这一点时,感触尤为深刻。在“星光系列”芯片研发之初,国家信息产业部就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向中星微投入了1000万元人民币,这在中关村还是首创;在2002年公司急需注入流动资金的时候,又是通过中关村绿色贷款通道,以个人身份担保融资2000万元人民币,解了燃眉之急。中星微电子公司在创立至今8年的时间里,见证了中关村的多次体制突破,从无形资产入股占35%,到开设绿色贷款通道,再到融资过程中对外资引进的逐渐开放。在邓中翰看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权相结合”的体制正是“中国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不仅有助于国家科技创新、企业进一步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刘斌只身回到国内创业之初,没有资金,远在武汉的父母卖掉房子来支援儿子。了解到刘斌的情况,管委会破格为他提供了10万元用于研发和商业投资。经过8个月努力,刘斌的“易查在线”在手机搜索领域已做到了行业第二的位置。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创业者都表示,他们在中关村整个创业过程中所亲身体验到的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和坚实有效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留在这块土地上,并坚定地继续走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