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冬,在大洋彼岸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省大批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踏上返乡路。绵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截至12月15日,绵阳已有返乡农民工18.6万人,其中逾17万人实现再就业。
我们通过追踪几位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经历,管窥绵阳之举。
投入灾后重建——
林玉洪:给自己修房也给别人修房
沿着安县花莇镇到前进村的通村水泥路一直走,很快就可以到达村民林玉洪的新家。新家的工程刚完成60%左右,还等待地面、墙面施工。
新房10月初开始建设,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计花费近10万元,其中有2万多元是劳务费。林玉洪将工程承包给了具备建筑资质的表弟,表弟反过来又聘请林玉洪作为技术工人参加农房建设。对林玉洪来说,回家才一个多月,新生活已经开始。
一个多月前,林玉洪还在打洋工。今年4月,林玉洪同600多名安县农民工一起进入一家安装公司。每天,他们都从珠海出发,搭乘公司专车经过两道关口到达澳门,在一处由美国人投资的酒店进行水电安装。工作虽辛苦,但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让林玉洪很自豪,金融危机似乎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11月12日,正在酒店31楼施工的他接到通知,总承包商要封闭闸口,所有人撤了出来。转瞬间,珠海和澳门都不是林玉洪的留身之所。买了一张打折机票,林玉洪飞回安县老家。
因为有技术,现在林玉洪不仅忙着给自己建房,还随工程队给乡亲们修房。只要有活路做比什么都强。现在安县小工的工资已从50元一天涨到七八十元。虽然收入不能和以前相比,但林玉洪却特别知足。在忙碌中他期待着公司有一天给他打电话,能重新有打洋工的机会。
[背景]
在实现再就业的返乡农民工中,主要包括返乡后又出去务工、回乡务农、返乡创业、临时短工、参与重建等几种方式。尽管返乡人数众多,但因为绵阳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因此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以安县为例,共有返乡农民工22718人,目前已有20540人参与到灾后农房重建中。明年,城镇建设和重建项目将大量启动,用工需求总量将在两年内保持旺盛。
自主创业——
石成慧:要做自己的服装品牌
12台电动缝纫机排成3排,伴随哒哒声响,熟练的工人很快将布料制成成衣——这是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桩子村村民石成慧的服装加工厂。刚开业不久,租来的门面还没来得及挂上招牌。
在此之前,石成慧在广东虎门的服装厂待了11年,从这个厂跳到那个厂,从小工干到组长,月工资涨到3000多元。她一直有自主创业的念头,但真正下决心的还是这次。回家之前,因为所在工厂订单减少,石成慧的工资已缩水40%以上。9月30日,她带着4个工友回到绵阳。
自己的手艺就是做衣服,还得从本行干起!家里7家砖瓦房倒了还没来得及修,石成慧准备先创业。她花两万多元购买了全套二手缝纫设备,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门面作车间。10月18日,实惠锦绣服饰加工厂开张了。
为了招人,石成慧到处贴小广告。没想到,10天内就聚集了附近乡镇的12位制衣熟手,他们曾在沿海服装企业打工。
现在她的业务是给品牌服装厂进行外包加工,丈夫唐云采购和跑业务,她自己则进行质量把关和内部管理。因为订单有时间要求,石成慧和员工们经常加班,连母亲也动员来给员工做饭。目前,每个员工的月收入在八九百元。石成慧自己虽然还没有多少盈利,但毕竟是个好的开始。
今后我们要做自己的品牌。石成慧认为,绵阳乃至四川成衣市场很大,自己并不缺乏机会。现在,石成慧一面谋划寻找更大的场地,一面也在寻求贷款。
[背景]
在绵阳的返乡农民工中,已有4000多人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他们有的办厂,有的开店,摊子虽小却孕育希望。不少人像石成慧一样,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更多人就业。
为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绵阳针对农民工开展了系列创业培训,还出台了免息小额贷款、创业技术培训、减免各种税费等措施。仅在syb创业培训班900多名参训者中,就有40%的人实现了成功创业。
自我充电——刘晓华:学男人干的活
安县花莇镇胜果村村民刘晓华和丈夫王超这几天忙着两件事:上午一起到镇上文星社区的板房教室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水电安装专业培训,下午则给村民装修挣钱。
3年前,夫妻俩前往江苏江阴打工。刘晓华进了一家服装厂,王超则去了一家化工厂,夫妇俩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今年7月后,刘晓华发现,工厂派的活少了,工资降了下来。两口子萌生去意。9月下旬,两口子坐火车告别了江阴。
回到老家,王超干起了老本行,将自己在地震中受损的房屋进行维修和装修。其间,不断有乡亲找上门来,要王超帮忙装修房子,每天工钱80元,因为人手匮乏,刘晓华也经常可以打打零工。算下来,回乡后家庭总收入并没有减少。王超盘算,这样的行情还会持续两三年。
听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花莇镇搞免费就业培训,两口子赶紧报了名。虽然是女性,刘晓华却与丈夫一道进了水电安装学习班。现在,接线、放线等男人干的活对刘晓华来说,已不是难事。刘晓华解释,灾后重建水电安装的需求大,自己学会了,机会会比别人多一些。两口子打算,今后重建告一段落后,还会一起出去打工。有了技能,两口子的信心更足了。
[背景]
在大量农民工返乡后,绵阳利用国家对地震灾区就业扶持的政策优势,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12月10日,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在各乡镇展开。在花莇镇,一下就有130多人前来参训。整个绵阳震后已培训农民工上万人次。
绵阳各级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全面搜寻岗位信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从7月开始组织了上百场招聘会。全市15个县级以上政府(园区)建立了就业服务管理机构,17个街道,217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全市范围实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给予用人单位多项优惠措施。
[声音]
对工资期望值不要过高
刘登元 绵阳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在地震灾区,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正凸现。因为劳动力相对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使本地农民工对工资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因为人工成本高,不少企业更愿意使用外地劳动力。山东便从当地雇佣了部分工人赴川参与重建。辽宁的一部分木工近期通过劳动部门开赴安县,寻找就业机会。绵阳现在每周都进村入户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加强政策引导,使灾区农民工形成正确的就业观,鼓励企业及项目单位更多使用本地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