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云:樱花之乡老外夸
出身普通渔民家庭的杨九云,曾是女民兵营的“五朵金花”之一,为守卫海防作出了贡献。20世纪90年代,头脑敏锐的杨九云发现,由于发达国家休闲渔业发展迅猛,东台沿海潮间带出产的活沙蚕成了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于是果断抓住这一难得的市场机遇,和丈夫朱世明一道“下海”。
沙蚕出口是一个特殊的加工行业,境内外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无论是数九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炎炎的夏季,天天要生产,日日要发货。杨九云带领数十名女职工,发扬“海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8年来累计打包100多万箱,销往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有一次,由于赶时间,她一不小心扭伤了脚,疼痛难忍无法站立,但她硬是支撑了两个多小时完成打包任务。由于没有及时治疗,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脚时常肿起,不能正常行走。12岁的女儿考进东台实验初中,她没有陪伴过女儿完整的一天,每次去看女儿都是来去匆匆。
为直接了解掌握国际水产品市场的最新行情,不久前,杨九云自费飞往樱花之乡的日本岛国实地考察,成了日本客商关注的热点人物。“你们那里的活沙蚕有什么特点优势?”“我们的活沙蚕生长在滩涂潮间带,规格齐全,不易折断,存活率很高,是海钓的优质饵料。”“你们那儿可采捕的活沙蚕面积有多少,日采捕量有多少?”“东台沿海活沙蚕生存的理想面积达数十万亩之多,日采捕量一吨以上。”东京一番公司和大阪土屋商会的客商通过翻译向杨九云频频发问。杨九云胸有成竹地一一作答,赢得了对方的啧啧称赞,当场决定与杨九云长期合作。目前,杨九云的光亚公司年出口量一直保持在160吨左右,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吴邦英:兴办海边最大的貂狐场
今年51岁的吴邦英,外表柔弱,却与生性凶猛的水貂结下了不解之缘。
10年前的1993年,弓京港水产站貂场面临倒闭,当时,吴邦英在滩涂管理所做收费工作。为了重振貂场,她白天骑着自行车来回数十公里,到滩面管理收费,夜间则食宿貂场陪伴水貂。有一年夏季的一个深夜,突降狂风暴雨,貂场围墙倒塌,受惊的貂狐企图逃窜。吴邦英和丈夫未合一眼,通宵守护。凌晨,顾不上换干净衣服,又去镇建筑公司请来10名泥瓦工,突击砌好200多米长的倒塌墙。
多年的养殖实践,使吴邦英意识到,只有合理的规模才能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10年来,她累计投入300多万元用于优选良种,改进棚舍等,目前其养殖场拥有种貂已达3400多只,优质狐400多只,成为国内重点的貂狐饲养基地。吴邦英还和家人一道,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毛皮加工的难题,外销的2万多张毛皮优质率达到百分之百,热销北京雅宝路国际皮货市场。每年3月、9月和12月,来自国内外的50多名皮货商人都要亲临吴邦英的海边貂狐场,争着“下订单”。
王益兰:小小贝壳“走”天下
年过半百的王益兰,独辟蹊径,在小小的贝壳上做出了大文章。
弓京港文蛤外壳无一雷同,上面自然生成的花纹图案千姿百态,浪花、彩蝶、山川、溪流……意趣横生,尤其为日本女士青睐。1993年,王益兰获悉日本市场需求文蛤壳制作的工艺品、餐馆用具和服饰纽扣后,立即动手办起了江苏沿海首家家庭文蛤壳出口加工厂。她到海边采购文蛤壳货源,将其高温煮蒸,逐一细致洗刷,同时吸收当地下岗女工徐长英、丁桂英、郑华珠、朱学萍、梅文凤担任生产技术骨干,每人每天都能熟练完成1000对以上的加工任务。日本市场每年正月需求量最大,多年来王益兰都是在生产车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新春佳节。今年春节期间,一批货就发送8.8万对。
王益兰对今后的发展充满自信,她说,贝壳虽小,国内外市场空间可不小,在苏北沿海又几乎是独家产品,是“不愁嫁的龙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