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校大二学生、复旦学子夏乾良以学生创业的标签被众媒体热捧,“一年狂赚500万”的字样更是成为他最耀眼的“头衔”。在被媒体赋予的耀眼光环背后,真实的夏乾良到底有着怎样的底色?
忙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过了创业初期,夏乾良的工作仍很繁忙。下午记者采访时,夏乾良告诉记者,四点有电视台的预约采访;六点要去洽谈暄氏文化公司的新杂志《主张》有关事宜,晚上……自去年成立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以来,对身兼学生和总裁两种角色的夏乾良来说,忙碌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我父母都不是生意人,我也不是有些媒体所说的‘在娘胎里就是生意人’”,夏乾良很直接地告诉记者,“其实我一直是很腼腆的一个人,老实说,要是以前有记者在我面前,我肯定会脸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告别腼腆才能走向成功
从最初高中毕业组织小团队做家教开始,通过与人沟通打交道而克服自己的腼腆是夏乾良涉足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及至后来加入复旦大学非常有名的社团心暄社,夏乾良俨然成熟许多。心暄社是一个商业慈善社团,当时的主要工作是推广,借力达力。这一过程显然为夏乾良以后的创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
为了能在退出社团时留下一些经费,夏乾良和同学们想到了注册公司赚钱的办法。于是,刚刚大学一年级的夏乾良就和同学们筹集资金30多万成立了暄氏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夏同学马上就多了一个总裁身份。
创业总是艰辛的
创业总是艰辛的。谈起那些日子,夏乾良依然感慨万分,“我们12个人,用了12天,边学边做,用word2000排版了那本20万字、至今还很畅销的《高考英语专项精练》”。至于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持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去,夏乾良告诉记者,是好玩。他特别强调说,当初那种特别纯粹的学生心态,真的很难用语言表述的,“那是非常理想化的一个状态!”学生员工的优势相当明显:精力充沛、狂热、诚信度高,“这在我们企业目前的高速成长期阶段,是非常必需的”,夏乾良告诉记者。
做总裁的时间不长,但实践显然已经给予了夏乾良管理者的思维。作为总裁,夏乾良表示,对待学生员工,希望他们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规避他们的劣势。“虽然我们平时都是同学、是平等的,但是工作时我会要求很严格,因为我们都是来创业的、来磨炼的,”夏乾良告诉记者,“我希望他们在开会时都会表现出一种两眼放光的狼性,而不要那种散漫的羊性。”规范和效率是暄氏文化追求的目标。
放眼未来,夏乾良计划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暄氏从一个学生企业到一个成熟民营企业的华丽转身。他告诉记者,在管理上和多元化经营上,暄氏在今年都会有新的计划和动作。
“我更看重我的学生身份”
由于多了一个“总裁”的头衔,而且被多家媒体报道,夏乾良的学生生涯开始不平淡起来。“我头上现在有一顶帽子,就是500万!”夏乾良很无奈地对记者说。
他告诉记者,其实媒体所报道的一年盈利500万,是根据暄氏文化出的那本畅销辅导书的单本盈利以及市场流量粗略统计出来的,有很多情况和成本没有计算进去,并不科学。“他只算了一本书,照这种算法,如果把我们的书都算进去,估计我头上的这顶帽子要换成1000万了!”夏乾良笑言。
带着“学生老总”的标签,给夏乾良的学生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不便。这个暑期法律专业出身的他原本是打算到法院实习的,可是第一天到法院去就被诸多媒体团团围住,夏乾良不得不遗憾地打消了这个念头。夏乾良告诉记者,很多采访他都会约在复旦校园进行,因为“我还是很看重我的学生身份”。
采访夏乾良是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夏乾良能让你感觉到那种亲切随和、不失聪明以及他不时流露出来的纯朴的学生稚气。夏乾良对自己的评价是:第一,有点小胆子、小脑筋;第二,有点倔;第三,总的来说,是个好人。目前的座右铭是“天马行空大策划,脚踏实地谋发展”,工作之余,夏乾良也会打打小球、看看电影。夏乾良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电影他没有遗漏的,最期待的一部电影是《任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