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夏天,重庆宏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陈宏刚到国家某部委去为官员们演示公司的第一个产品――一个儿童益智游戏软件。几位处长的注意力却不在此,他们更好奇的是:“你为什么会离开微软?为什么会去重庆?这个公司给你多少股份?没有股份你为什么还要去?”
在很多人看来,重庆尽管是直辖市,但毕竟地处西部,仍然比较落后。但陈宏刚不这么看,他觉得重庆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发展中的重庆给人一种创业的激情。所以,他选择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开始又一次创业――“我是从村(北京中关村)里到了铺子(重庆石桥铺)里”(后者指他的公司所在地)。
回到北京
一年前,陈宏刚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商务及高校关系亚太总经理。当时他从微软总部回国已经4年半了。
连这个公司的股份都没有,为什么还会离开微软?这是离开微软一年多以来,陈宏刚经常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
2002年7月,陈宏刚陪同北京市科委的几位官员到美国微软总部考察。面对微软缔造的软件帝国,一位官员感慨地说:“不知道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像微软这样的企业?”
一向快人快语的陈宏刚说:“不可能,就是美国也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微软。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多一流的软件企业。”
“怎样才能创建更多的一流软件企业?”
“有很多办法,比如说从最好的企业请一批有经验的人来做,踩着巨人的肩膀向上爬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那你来做怎么样?”
陈宏刚一下子愣住了。离开微软是他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从1987年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就一直在微软工作,微软给了他太多太多,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还是在华盛顿大学上学时,他应朋友的邀请去微软参观,当时他很不情愿。因为此前他去过在西雅图的另一个国际大公司,审查相当严格,简直像防贼一样,给他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
没想到微软完全不一样――没有人盘查,每个员工都有单独的办公室,有各种免费的饮料,员工衣着随便,自由掌握上班时间!当时他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进微软!
获得华盛顿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那一年,正逢前苏联解体,大批前苏联的数学家流落到美国。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陈宏刚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为了生存,他做过房地产经纪、大楼管理员、政府公共设施督察员等很多工作。
去微软面试,因为专业不对口,陈宏刚两次遭到拒绝。虽然后来进了微软,也是从最基础的软件测试开始做,而做这个工作的还有不少是大学本科生。陈宏刚没有因为自己是博士而感到委屈,照样干得很认真。他的优势很快开始显现,不断获得晋升的机会,先后任微软总部软件工程师、测试组长及经理,参与了微软主流产品――windows95、exchange server4.0和4.5、internet explorer4.0和5.0、sql server2000的研发过程。
生活舒适安定,事业蒸蒸日上,但陈宏刚却开始不满足了。虽然学的是理科,但陈宏刚从小喜欢历史,小时候读过的林汉达的《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成了最早影响他一生的两本书。16岁离家去上大学的陈宏刚在自己的床头上贴上了一幅字,是霍去病说过的一句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0多年以后,陈宏刚访问各高校,在给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的同学们做讲座时,引用了36个历史典故,告诉同学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很多学生惊异不已:“你不会是学历史的吧?”
“我小时候的愿望是做将军,觉得大丈夫就是要征战沙场,保家卫国。”陈宏刚说。
虽然经历了很多沧桑,但陈宏刚心里还是时常会有“报国”这样的念头跃起。只不过他开始觉得或许这个理想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实现。
机会来临时,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
1998年,微软在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改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李开复博士征求陈宏刚的意见时,陈宏刚连职务、薪金都没问,就表示愿意回国帮助李开复创建研究院。
离开微软
微软亚洲研究院组建的时候,只有3个人从美国回到北京。几年后,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
直到现在,陈宏刚经常都会接到想要回国的朋友的电话,向他咨询国内发展的机会怎么样?陈宏刚会告诉对方,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对于很多“海龟”来说,摆正心态、融入环境尤其重要。
“刚回国时,因为人手少,我们几乎什么都干。包括开复也是如此。”陈宏刚说。对外联络、招聘面试,发言时自己写稿子,外出访问时自己扛资料。
在亚洲研究院期间,陈宏刚先后策划和主持了微软“长城计划”、微软“创新”杯大赛、微软教育论坛,以及it院长高峰会议、中国高校微软技术俱乐部、微软实习生计划、“微软学者”奖学金、我国第一家独立外企“博士后工作站”,还有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设软件课程等等多个项目的实施。其中很多项目都是第一次,难度可想而知。
曾经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过5年半的陈宏刚,始终对学校、对学生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他在国内多所重点高校创办了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其实,我并不只是想用微软的技术影响他们,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理念,包括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中国学生都非常聪明,但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做事之前先做人”――这是陈宏刚反复告诫学生们的一句话。
在某大学访问时,陈宏刚发现担任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主席的同学显然把自己当成了领导,其他同学都在搬桌子,他自己却袖手旁观。陈宏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俱乐部的主席不是领导,你做了这个主席,意味着你要为大家服务。”
陈宏刚对很多高校学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叫付新华的女生甚至写下了十几万字,记录了自己从george(陈宏刚的英文名字),从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受到的启示和影响。后来听说george要去重庆创业,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有不少骨干成为他坚定的追随者。他们有的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有的来自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并不喜欢重庆,但他们认同george的观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学会适应和牺牲,抱怨无济于事,不如试着去接受它,喜欢它。
放飞梦想
2003年7月,陈宏刚终于决定离开微软。
当初回国就是想在中国创办一个世界一流的研究院,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他觉得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另一个梦想了――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的一流的软件企业。
离开微软意味着放弃令人羡慕的收入和生活。陈宏刚也不是没有犹豫过,毕竟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放弃微软的高薪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是不是太不成熟了?
投资方首都信息发展股份公司的董事长陈信祥也是一位留美博士。“陈总已经是60岁开外的人了,依然充满激情,我们怕什么呢?”陈宏刚每次提起陈信祥都感慨万端。为了对得起投资方的信任,他主动提出降低工资。
一切又从零开始。
依然是从最初3个人开始,发展到现在的将近100人。其中有10来个“海归”,也有只念到大学一年级就退了学的学生。
有不少人不喜欢重庆,却被他的激情所感染。曾经留学美国的张旭东、曹勇等人甚至是关闭了自己的公司,来到了重庆。
“要学会做配角”是陈宏刚在创办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时就经常对大学生们灌输的一个观点。陈宏刚说,大概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官本位”的思想影响深远,很多人包括软件工程师做软件开发做不了几年,就想着做管理,想着要管人。“it业已经告别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必须有很多优秀的人一起合作,才能做得更好。”陈宏刚想要在自己的公司确定一个新的标准,无论做技术、做销售还是做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最大利益。做技术也没有“天花板”,一样可以做到比做管理更高的位置。
在每一次创业的时候都要学会忘记过去――这是陈宏刚从以往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惟有这样才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做到脚踏实地。别人对他离开微软,并且在新创建的公司里居然没有股份表示不解,他却认为他的梦想是做成一个一流的软件企业,这个企业应该是大家的,而不是自己的。只要能实现这个梦想,有更优秀的人才加盟,即便总裁职位他都可以让出来。这有什么关系呢?
成立刚刚一年时间,宏信软件有限公司的两个系列产品――益智游戏软件和商务智能软件先后问世。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参观宏信,对在重庆居然有这样一个公司、这样一支管理团队大感意外和惊奇。
有人认为宏信公司更像研究院而不像公司,陈宏刚更像学者而不像商人,还有人怀疑在人们都已经习惯暴力游戏的时候,宏信开发的益智游戏能否有市场。但陈宏刚认为,一个企业必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才能赢得长久的经济效益。他知道,对企业来说,有了好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转化为好的销售业绩。如果说公司已经跨过了人员组建、产品研发这两个关口的话,下一步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他将它视为公司的生死关――那就是市场关。但越是困难的事情越能激发陈宏刚的斗志,他将用一贯的平常心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