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创业项目 创业故事 创业网 创业
最近,湖北省汉口一名10岁的小学生,在校园里出租父母给他买的一千多元的小型游戏机,竟然日进账200元。据了解,此类情况在中小学生中并不鲜见,还有一些学生偶尔也会把自己用不完的东西卖给同学,赚取零花钱。当孩子们开始将耳濡目染的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带入校园、带入同学之间的关系当中时,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处置和应对?
特邀嘉宾
王晋堂 北京市政协委员、原北京一中校长
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专家观点
正确认识“义”和“利”间的关系
王晋堂:我们小的时候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那时候物质极端匮乏,很多人也没有那种经营意识,那时的孩子之间,更多的是互相帮助,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现在的孩子会产生这种意识,跟当前商品经济的社会背景有关。
但问题在于,在孩子的成长当中,还有很多更加美好的东西,比如相互之间的友谊、互相帮助的精神。这些都是纯洁、无价的东西,不能让孩子从小就学着把什么东西都跟商品等同起来。
家长能花一千多块钱给孩子买游戏机,说明他们家里并不缺钱。有一个游戏机,别的同学喜欢,可以让他们跟自己一起玩儿,如果收钱,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一种利益交换,其实一块钱并不多,但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有很多东西,缺的也不一定就是钱,而是那些比钱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经商意识、理财意识、公平交易意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不是意义最重要的方面,还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正确认识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小学应进行“创业教育”
赖德胜:首先,学校和家长不必对此大惊小怪,其中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大环境有联系,改革开放使人们的市场观念增强了,小孩子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可能不受影响。
其实,这种事情的出现,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成功,人们的观念确实改变了。另一个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要以创业促进就业。但中国目前的创业情况其实不是很理想,在国外,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达20%到30%,而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还不到2%,这倒不是因为中国缺乏创业机会,主要原因还在于创业观念和能力的不足。这跟从小受的教育也是有关系的。国外的中小学课程中,都有诸如“如何运行一个小公司”、“如何创业”这样的内容,而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这样的创业教育。因此,这种创业不是很理想的情况,其源头在于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
其次,目前有这种意识的孩子,在中小学当中,也还是属于个别,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影响的一个必然结果。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危及整个社会教育体系,这种问题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是,这种行为也不宜提倡,毕竟孩子还是要以学习为主,首先应学会培养一种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公益心”是根本
孙云晓:儿童时期是一个善于模仿的时期,在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商品交换这种成年人的行为意识,孩子也会简单模仿,并且会认为这是一种很合理的行为,这说明儿童是不成熟的、也是需要引导的。
从根本上来讲,学校不是市场,学生不是商人,同学之间也不是商品关系。在学生时代,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知识,同时培养出优良的品德。儿童时期的教育是一种固本的教育,其“本”就在于要有公益心、有善心、有友爱之心,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同时,有些家长认为要培养孩子的经商意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让孩子了解金钱、了解经营,比如有的学校开一个跳蚤市场,让孩子之间互相交换自己不用的东西,从而认识东西的价值、认识公平交易,教育他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钱等。
但在以上两方面当中,前者还是首要的、根本的。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东西都出现问题,原因就在于有些经营者只知道赚钱,甚至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一切为了赚钱,没有公益心,其价值观就会发生扭曲,将来进入社会,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或企业家。
■ 相关评说
有感于小学生当“小贩”
□ 萧铮
有一天看电视,一个访谈节目,听到有人在谈学校中的事。仔细看一眼,嘉宾座上竟有一位戴眼镜的小学生,面孔胀得通红,手足无措地坐着。在谈什么问题呢?原来这位小朋友在教室里(猜想是在课间或午休时)“做生意”,让同学们到他这里买吃的或用的。
参加讨论的人,除了个别人的话有点含混、模棱两可之外,多数人,包括家长、教师、主评博士,大抵倾向于肯定、赞成、支持一面。其好处,好像有培养理财能力、强化商品意识或人际关系种种。博士嘉宾尽管持保留态度,但也并不坚决反对,只说学生以学习为主,搞买卖不要影响什么什么、防止某些副作用云云。有的年轻人更极端,说如果否定这样的“锻炼”,就会“扼杀中国未来的比尔?盖茨”。讨论的倾向是,学校中学生做买卖、搞交易,非但不应该制止、教育,反倒应该予以倡导和推广。这样,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理财,培养才能,还可以造就一大批比尔?盖茨式的杰出人物。这是多么美妙的“前景”呀!
很巧的是,次日中央电视台某套节目正在播出韩国电视剧《看了又看》。说的是一所学校中一名小学生将他得到的演艺明星的签名,复印了卖给同学。有同学买了他的复印件,再复印了出卖,结果被校长发现了。校长批评了班主任(他不知情);班主任又“教育”了这名首先“有经济头脑”的小学生。小学生明白了道理,泪流满面,悔恨认错。
笔者以为,我们的这些讨论,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判断的理性标准。小学生在教室卖食物饮料的讨论如此,报纸上开展一些问题的讨论也如此。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或者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最后结局,往往是不了了之,或者相持不一,各持偏见;或者各打五十大板,调和而取折中。好像我们的辩证法学得很好,两分法掌握自如了。其实是和稀泥、捣浆糊,什么问题都不能认真或彻底地解决。
学校能让中小学生做买卖、学生意么?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一概不能允许。你卖饮料,我卖面包,他卖水果;小学生卖练习册,中学生卖习题集;男学生卖衬衫,女学生卖化妆品,再加上老师课间卖这卖那,校长推销什么什么……这不是把学校变成了交易市场么?“理财能力”或许提高了,“经济头脑”或许养成了,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和道德的)却丧失了,教育更陷入了泥潭,后果不堪设想。其中,多的不是副作用,而是实实在在的负作用。
说做小生意会造就比尔?盖茨,是极其荒唐的。比尔?盖茨是知识造就的。没有从小打造的扎实知识基础,决不可能形成他后来的知识结构和发明创造能力。基础深厚,可造高楼;起点高拔,可超平庸。
校门之外,商场离远;教授设摊,成何体统?前贤有云:求学是求真理。国家的命运,民族振兴的希望,各类人才的养成,全有赖于教育。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教育的失误,定将造成全局的颓败。粗看起来,小学生在课堂内外买卖零杂无伤大雅,但于风气、人格、精神、气质之形成,害莫大焉。学校与社会岂可不慎之又慎乎?
■ 建议
中小学生在校园
做买卖应加强引导
□ 刘泳美(福建省长汀县南山中学)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目前,不少家长开始重视子女经济意识的培养,重视子女理财能力的培养。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赚钱的辛苦,学会合理支配零花钱,增强生存能力,部分中小学也开设了模拟商品推介、订购和交易活动等方面的校本课程。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下,金钱的作用已越来越大,每天生活都离不开金钱,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明确金钱的作用,要有赚钱的强烈欲望,也要有合理消费金钱的能力。
从这一点讲,家长和学校的理念是先进的,因为他们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济意识是现代人应具有的素质之一。
但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来看,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等,不宜过多地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如何赚取零花钱上。因此,针对中小学生在校园做买卖的现象,家长和学校都要适当加以引导。作为家长,切忌有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和理财能力,放任孩子自己去赚零花钱的想法。如果孩子平时在校园里做过买卖,一方面应及时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是消费者,要让他们明白,不管父母给的零花钱多还是少,都要正确合理地消费。如果漠视了孩子年幼无知的身心特点,放任他们去做买卖,很容易造成孩子过分看重金钱的作用而耽误学习,或影响孩子与同学的正常交往,搞不好还会养成唯利是图的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