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赴海外上市对很多内地企业而言,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随着“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人们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正愈来愈广阔,愈来愈精彩。
两大交易所同时伸出橄榄枝
与此同时,已经从2001年网络泡沫打击中恢复过元气的韩国证券交易所也不甘落后,由该交易所副总裁挂帅的推介小组正奔波于北京、东北、浙江、山东等地,向中国企业介绍韩国证券市场,希望获得它们的青睐。
“我们正期待着第一只到韩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韩交所副总裁郑鹤鹏在北京推介会上,向所有在座的中国企业发出邀请。
新华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首尝头啖汤
据记者了解,东京、韩国交易所来中国推介已经不是第一次。记者曾采访过时任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科科长樱木康雄先生,当时日本股市尚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衰退中走出来。
樱木康雄向记者表示,日本是全世界拥有金融资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拥有金融资产总量达10万亿美元,由于银行利率保持在20年来的最低水平,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因此,吸引中国企业赴日本上市,已成为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工作之一。
3年时间过去,日本股市已走出低谷,东京证券交易所也于2004年10月迎来了第一家中国概念上市公司——新华财经,结束了此前日本财经界把在中国有投资的本土企业称为“中国概念股”的历史。
东京交易所的国际化隐忧
国内证券界人士指出,近两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在内地频频举办推介会,除他们自信日本股市吸引力正逐渐增强外,东交所“国际化空洞”现象加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上市的外国公司有近130家,而现在仅剩下27家。这使得东京交易所尽管在总市值上号称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但影响力远远不能与这种排名相匹配,甚至不如市值远远低于它的香港联交所。
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日本股市上市公司维持费用高外,缺乏投资者认可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许多外国企业股票正是由于流通量不够,最后不得不退出市场。
“中国概念”受追捧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经日本媒体的大肆宣传,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令日本投资者印象深刻,“中国概念”正日益受到关注。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作为东京证券交易所惟一一家中国上市公司——新华财经,其股价已从最初的招股价上涨近2倍。
日本资金的热情甚至可以更早追溯到2002年7月,中银香港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日本投资者通过“非上市公开招股”(下简称powl,既境外上市公司可以在非日本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情况下,针对日本一般个人投资者以及机构进行公募)的方式。当时,有8万多名投资者参与申购,申购资金高达29亿美元,平均每人投资达3.5万至4万美元。
2004年11月,中国网通在香港上市,通过powl形式在日本进行募集,再度上演了中银香港的一幕——认购资金总额超过了11.4亿美元的集资总额。
“现在,日本投资者对中国概念的股票热情很高。在他们投资的外国股票中,港股占47%,中国内地的b股占13%。”日本野村国际(香港)亚洲投行企业融资总监王长虹表示。
商报链接
中国股市 更国际化?
与韩国证券交易所尚无一家外国企业相比,中国股市显得更加开放。据记者了解,目前a、b股市场中,由日本投资方控股的上市公司至少有两家。如宁波东睦(600114),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持有36.52%股份,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茉织华(600555),日本松冈株式会社持有41.66%股份,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