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4月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古人认为,此时万物欣欣向荣,天气清澈,景物明晰,所以叫“清明”。
清明节气期间,福建省气候强对流天气多发。今年清明,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将有所下滑,好在天气不错,以阴间多云为主,仅沿海地区有分散性小雨。
正所谓,“移步出家庭,天气好心情”,清明时值仲春,气候宜人,适宜上山踏青、扫墓。但此时冷暖交替频繁,专家提醒,养生也要“清明”,做到“五个不”。
清明时节缘何雨纷纷?
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杜牧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从此,这句诗成了清明期间最深入人心的天气标签。
每年清明,为何总是少不了淅淅沥沥的雨?气象专家表示,我国的气候受“两大老虎”支配,一只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另一只是来自太平洋的暖风。
在清明节前后,正是“两只老虎”拉锯战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冷风在下,暖风在上,暖湿气流携带着的水蒸气不断液化成小水滴,最终便形成了雨。
当然,清明当天到底会不会下雨,还是要根据实际的天气变化情况而定。
今年,受冷空气影响,清明到来前,全省大部地区都有雨水洒落,局部地区有强对流天气。但由于这股冷空气实力较弱。
4日,全省天气便将转为阴间多云为主,仅沿海地区仍有分散性小雨。预计我省中北部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降至17℃~20℃,福州市区最高气温在22℃上下。
芳菲四月宜踏青出游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福州人来说,清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你硩(chè)纸了吗?”老福州人常常会用这句话来询问亲友是否扫过墓。
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队长方杰解释说,“硩纸”原表示为祖先修补房屋,过去的房屋多用茅草、瓦片铺顶,“硩纸”就是防止祖先的“住宅”因年久失修而漏雨。
方杰说,这体现了传统丧葬习俗中“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做子孙的对祖先的坟茔每年至少要看顾一次,久而久之,“硩纸”便成了福州人扫墓的代名词。此外,“硩纸”的另一层重要意义是告诉人家:此墓有后来人。
老福州人在清明节的另一个主要活动,就是踏青。因此,清明节常常也被叫做踏青节。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增。”方杰说,踏青本是来自于三月三的上巳节,由于上巳节后来并入清明节,而扫墓又是到郊外去,因此在清明节踏青十分流行。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荡秋千、拔河、蹴鞠、斗草、登山等一系列户外体育活动,让清明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养生要“清明”做到“五个不”
过了清明,夏天就不远了。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国医堂医生苑述刚说,最近,我省各地气温急剧上升,面对春日高温,养生也要“清明”,应做到“五个不”。
不静:清明时节宜动不宜静,一家老小可外出踏青、植树等,运动强度以舒缓为宜,不要流连花丛、树林,避免花粉过敏。
不湿:趁着天气晴朗,要勤开窗通风、勤晾晒衣被,去除室内和衣被的潮寒之气。外出锻炼,不要去潮湿处。
不冻:春季忽冷忽热,不宜马上脱下外套,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性。
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可多吃山药、菠菜、大枣、韭菜等。饮食要清淡,可适当选吃时令菜,如荠菜、芹菜、莴笋等。少吃“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内火过盛的人尽量少吃羊肉、麻辣火锅等。
不怒:春季情绪易急躁,扫墓可尽量简化仪式,扫墓后,全家来个春游,转移悲伤的情绪。(记者 陈江燕 陈燕燕)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