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是恭城瑶族自治县第30个生日,30万瑶乡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属于自己的盛大节日。
恭城史称茶城,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辖6镇3乡12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56万人,瑶族人口占60%。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瑶族自治县。
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自治区代表团团长徐绍川
据了解,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恭城取得一系列成就:开创“恭城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恭城召开……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全县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正从生态农业示范县向生态康养县,从脱贫攻坚实现小康向乡村振兴转型。
县庆表演
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促发展
据介绍,恭城坚持“生态立县”理念,创造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恭城模式”,建有沼气池6.78万座,入户率保持在90%左右,以沼气为纽带,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曾获得“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称号,全县建立了100亩以上的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07个,标准化生产面积达32万亩。持续坚持“禁伐阔叶林、禁放养山羊、禁止开垦25度以上坡地、禁止种植速生桉”“森林四禁”工作,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50%,至2019年底达到82.46%。
恭城大力寻求工业转型,逐渐形月柿科创园、油茶产业园工业集中区、生态石材产业园区等特色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跻身自治区级A类园区,南方水泥等工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风电等新兴工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成立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油茶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恭城油茶“万亩原料基地、百亿产业”计划,油茶餐饮、浓缩油茶加工、油茶点心制作,以及茶叶、生姜种植等年总产值估计达到20亿元。建设中国柿子博物馆,并引进大湾区客商广州柿宝生物柿单宁提取及月柿加工项目作为解决月柿精深加工,提高柿子类产品高附加值作为重中之重项目,月柿深加工项目取得新突破,该项目完成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发展生态旅游 打造康养产业
生态旅游产业定位为恭城支柱产业,被列为广西文化致富工程的五大模式之一。
恭城县内节庆文化丰富,形成了“村村有奇俗、月月有节庆、家家打油茶”的景象。恭城桃花节暨油茶文化节获得“中国最佳绿色生态人文旅游节庆奖”,桃花节、红岩村、恭城月柿分别被评为2011年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节”“十佳名村”“十佳名品”。 “十三五”以来,恭城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获得“首届广西县(市、区)域旅游创新发展‘十强’”称号。2019年,接待游客527.74万人次,同比增长53.5%。
恭城被称为“中国气候宜居县”“中国长寿之乡”。近来,恭城着力打造中国康养示范县平安康养小镇、恭城油茶小镇、莲花月柿小镇等独具康养特色的小镇。瑶汉养寿城是康养产业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引进俞梦孙院士人民健康系统工程示范应用,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医民族医集聚区、全国一流的康养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国一流的国医国学交流平台,现已被列为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自治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桂林市创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桂林市中医中药中国行示范基地。
脱贫获得成果 促进民族团结
2016至2019年,恭城全县贫困发生率从8.85%下降0.5%,全县127个村(居)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全部达4万元以上。
恭城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一推进。农村家庭通过发展月柿、柑桔、火龙果、葡萄、桃李等种植产业,创办水果营销、电子加工等小微企业,收入逐年提升。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恭城县)项目采用3P模式推进,创造了菜园、果园、花园、公园“四园一基地”的经验。
同时,恭城注意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县共有干部5639人,其中少数民族3651人,占64.7%。注重创造民族文化精品,创作出一大批包括县庆歌曲、瑶族歌舞在内的瑶族文化歌舞。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等荣誉。(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