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高消费” 莫把大学毕业生当成“摇钱树”

80酷酷网    80kuku.com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求职成为一块诱人的经济“蛋糕”,有专家认为其规模将达7亿元人民币。记者最近采访发现,这块蛋糕给一些单位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但同时又给毕业生及其家庭带来了难言的苦涩。

  记者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采访,一些负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教师和毕业生纷纷反映,由大学毕业生求职产生的一些问题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特别要警惕有些人把大学毕业生当成“摇钱树”

  在广州市南方人才市场,一些招聘单位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一个比一个精美。广州杰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姚若松收到的一些毕业生求职简历,成本大多在20元到40元之间。“这些电脑彩印制作精美的简历看起来令人心痛,他们花的钱肯定不是自己的,所以才出手大方。其实企业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素质而不是简历多么漂亮。”姚说。

  北京的一位下岗职工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毕业,隔几天就向他要一次钱,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工作只好举债。

  一些高校的老师和毕业生则认为,毕业生求职“高消费”也属无奈之举。如今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求职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为引起用人单位的关注,毕业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深圳的一些招聘单位就提出招人条件,文凭、驾照、仪表一样都不能少,有专家就此评论说,这种做法的示范作用和导向是令人忧虑的。

  大学生就业招聘市场混乱,效率不高,是学生求职费用不断攀高的又一个因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教育、人事部门以及高等学校等单位举办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名目繁多,鱼龙混杂,而求职者收效甚微。为求一职的大学生逢会必赶,但在拥济混乱的招聘现场,大多数毕业生只能投一份简历,连与招聘方沟通的机会也没有;有些招聘单位对学生送来的简历看一眼就扔到纸篓了,毕业生的求职投资(门票、简历、车费)大都付之东流。

  在广州,一位应届毕业生讲述了他的一次求职经历:当他赶到招聘会场时,售票处人山人海,他用了一个多小时买到一张门票,随着人流挤进大门,连招聘摊位都没靠上去,就被人流从另外一个门挤了出去。据记者最近对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一些应届毕业生调查,他们平均赶场(招聘会)4到8个,而实际上没有多少人是从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

  一些单位频频光顾各类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假招聘、实宣传,造成众多毕业生求职成本增高。教育界一些人士指出,大学毕业生招聘会杂多无序,源于一些部门对利益的争夺,以从大学毕业生就业“经济蛋糕”中多得一块。招聘会一个接一个地开,但实际需求岗位就那么多,招聘会举办者既收招聘单位摊位费,又收求职者门票钱,收获颇丰,而心急如焚的求职大学生却大有“上当”之感。“各类大学生招聘会应该整顿、规范!”成为求职大学生、高校老师及教育人事管理部门的共同呼声。

  北京、广东教育和人事部门的同志反映,目前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多头管理,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家家都可以办,省里办,市里办,区县也办,信息重复,效率低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整顿整合已是当务之急。

  调查发现,这些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基木不沟通。由于存在巨大利益,有的地方还矛盾重重。当前迫切需要将不同部门的就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进行统一领导,整顿就业市场,提高招聘工作效率。对纯商业目的的招聘单位要坚持禁止进入招聘市场。

  关注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各方人士普遍呼吁,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反映,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利用信息网络求职平台是当务之急。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和人事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但横向看,各省、各市之间信息网络没有沟通;纵向看,在一个城市里,教育、人事、劳动部门也没有联网,信息资源没有共享。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现象,造成就业求职效率低,求职成本过高。比如记者在一些人才市场听说,有些北方高校的毕业生乘飞机或者火车赶到广州、深圳赶场求职,花费很高。

  接受记者采访的众多人士还呼吁,教育大学毕业生摈弃盲目攀比奢侈豪华风。大学课堂应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求职教育,学校、单位和家长都有责任引导毕业生求职“量力而行”。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在经济上属于“困难群体”,并且全国还有30万以上的毕业生家庭贫困,他们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而决不该成为谋取利益的对象。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