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洛普公司近期针对新加坡员工生产力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因对公司不满而处于“脱离状态”的员工每年使新加坡经济蒙受高达50亿新元的损失。
报道说,在法国,当公共交通员工对工作情况不满时,他们会罢工以示抗议,导致交通瘫痪,让世人皆知他们的不满。在新加坡,“罢工”二字犹如天方夜谭,新加坡员工总是默默地工作,可究竟他们对工作满意吗?
盖洛普公司近期对新加坡劳动力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17%的员工正处于“活跃性脱离状态”,与去年5月相比增加了5%。
根据盖洛普的定义,处于“活跃性脱离状态”的员工对工作或上司极度不满,他们不但对工作不闻不问,甚至很多时候会大声道出不满的情绪或诉诸抗争式的负面行动。据盖洛普估计,在加入旷工天数和生产力下跌因素后,新加坡员工的不满每年导致经济平白损失达49亿新元。
另一方面,在被调查的员工当中,只有6%是处于“挂钩状态”的,换言之,只有6%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满意,对公司忠心,生产力高。
在盖洛普向全球11国的同类调查中,新加坡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法国员工一样低,一样垫底。美国则在这方面遥遥领先,总计有30%的美国员工表示,对工作状况非常满意。
新加坡员工给世人的印象一向是正面的,所以盖洛普的这项调查不禁令一般人咋舌,甚至很多人质疑它的准确性。不过,在被《今日报》受询时,多数新加坡员工和专家并不对调查结果感到意外。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Watson Wyatt资深顾问Tang Pik Wan小姐在受访时就表示:“这项调查结果显示了一般新加坡员工对企业目前正积极进行的重组和整合行动不以为然,感觉受到威胁。”
调查指出,新加坡经济下滑虽然是员工对工作感觉不满的原因之一,但差劲的员工管理制度难辞其咎。
调查数据显示,每5名新加坡员工就有4名不清楚他们的职责,而每3名员工中只有一位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上得到充分发挥。
工会领袖Tan Peng Heng毫不讳言:“这项调查一针见血。”
身为新加坡工业和服务业职工总会主席的他补充道:“就算公司中存在着一个透明的评鉴机制,但很多时候中层管理以权谋私,所以员工的声音没能被高层听见,建议既没法上传,更别说是被采纳实行。”
他说:“每当我和员工们交谈,他们都向我表示一人身兼多职导致他们早已搞不清何谓‘分内事’,何谓自己的‘职责’,但碍于经济不景气,工作难求,他们都只好忍气吞声,哑巴吃黄连,将就过去。”
自身在跨国企业任职的T an Peng Heng也说,他本身较喜欢在美欧籍上司那里做事,因为美欧籍上司不仅较开通,较能接受下属提意见,而且也比较友善,不会绷着脸。对于管理顾问公司Hewitt Associates新加坡公司经理Na Boon Chong先生而言,新加坡人不善沟通是问题的症结。
在他的观察中,基于各种理由,新加坡籍的管理层大多选择不和员工沟通,导致员工得自己对局势做猜测,容易使情形恶化。
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没有一剂灵药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不过改变管理层的既定思想模式势在必行,而加速推行“问责制”就是其中一项可行的措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Watson Wyatt资深顾问Tang Pik Wan小姐就表示,越来越多公司向他们咨询推行“多管道评鉴制度”的方式。在这项评鉴制度下,公司将通过多个管道,包括从下属员工、同事甚至客户方面的回馈决定公司经理级人员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