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人才市场上“不可一世”的用人单位,终于开始俯下身来,向大学毕业生们主动伸出橄榄枝。
11月底,古城西安寒色已深。风尘仆仆地从浙江赶来的奥克斯工作人员,在西安理工大学校园内摆起了“摊位”——“推销”自己的企业、大量“预订”适用人才。他们这次要在国内的15个城市里招聘1200余名新员工,西安理工大学是其中的一个“选拔点”。
在奥克斯集团看来,这是一个合适的时候,一个争抢优秀人才的合适时候。因为每年11月中下旬,是各高校学生手持《就业协议书》嗷嗷待“聘”的季节,谁能及早动手,谁就将“割到第一茬韭菜”。为此,有传闻称:奥克斯的这批“星探”怀中都揣了责任状,里面规定每人应争取到的用工“订单”的数量和质量;少招一个人,将要受罚100元。
不止是奥克斯,雅戈尔、金义、万向等许多赫赫有名的浙江藉大企业,也借助别具一格的招聘展台、派发企业介绍、播放宣传片等一切可资利用的手段,以惊人的“胃口”争夺、网罗英才,在11月的国内各高校集体出演了一场“引才秀”。
很显然,高速前进的浙江民企“快车”,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乘客”。
“快车”扩容迅速
“胃口奇大”的浙江民营经济是一道阳光——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迷雾下。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一方面,是每年以46%的增幅涌入人才市场的就业新军;一方面,却是各类用工单位普遍性的需求不振。据测算,即在今年全国的212万名应届毕业生中,就有63万大学生将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境遇。重重就业迷雾,笼罩各地人才市场。
却始终有勇健者在破雾前行: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近几年的GDP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率,且民营经济活跃。有人说,浙江经济好比是“高速增长的GDP牵引着的‘多彩列车’”。如今这列“快车”正越来越显现出承载“乘客”非凡能力;而浙江境内大量的非公企业,近年来扩容迅速,已在就业市场唱起了“主角”。
来自工商部门的数据表明,浙江省民营企业迄今已突破2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00亿元,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民企总数居全国首位。这些崛起于街道角落、村头田野、家庭作坊的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撑起了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它们不但在GDP、税收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向社会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以浙江温州为例,由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共计有200多万温州人外出创业,同时还吸纳了200多万外地人来温州就业。据了解,眼下整个浙江省每年可净增5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浙江民企中的“创利大户”,往往也是“用人大户”。有事实为证:该省日前评出了百强民营企业,其中位居前十强的万向集团、横店集团、正泰、UT斯达康、德力西、广厦、雅戈尔、人民电器、奥克斯、华立这10家在全国知名度相当高的民营企业,它们每一家雇员人数都在1万以上,万向集团甚至达到了1.38万人。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批经济“快车”目前还在继续扩容:正泰集团在业已建成的高科技工业园、成套设备工业园和电力变压器工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征地1000亩,将建设35千伏以下的中低压输变电产品制造基地;雅戈尔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50个亿人民币去打造坚固的服装营销渠道,同时积极介入汽车维修和护养行业;广厦集团则立志以建筑业为主体,积极向路桥、水利等“大建设”进军,并决心不断拓宽国内国外市场……这些战略计划的背后,无疑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
最令人瞩目的当数奥克斯。这家曾请出米卢代言品牌的宁波企业,近期确立了产业扩张、资本运作和国际化这“未来发展三大战略”,决心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涉足汽车、新型材料和高科技电子产业,并要把空调在5年内做到世界第一、手机8年内做到世界前三的位置。为此,从现在开始至2011年,其员工人数将在目前1.2万人的基础上,保持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
一大批优势产业和民营企业的“胃口”如此之好,“肚量”如此之大,仅凭其本土的人才早已不够其“吃饱”。所以,近年来它们就纷纷把引才的视野投到了省外,先后在各地掀起了一场场看似疯狂的“猎才风暴”。
“揽客”竞出高招
人才在哪里开始创业才是最佳选择?
有一个趋势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已不再视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为就业的第一选择,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过去被人们视作“泥饭碗”的民营企业。那么,现代民企到底有什么优势吸引高素质人才大举加盟呢?
在“揽客”方面,浙江的许多民企尤有一套令人叫绝的高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近年来,日显财大气粗之相的浙江民企,非常舍得拿出高薪聘请人才。在万向、雅戈尔、奥克斯等大企业,早在几年前就首开以百万年薪引进职业经理人或技术专家的先例,不惜投入争夺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普通职工的待遇也不低,在去年人均收入超万元的8个国内城市中,浙江的宁波和杭州这两个民营经济大市分别排到了第4位和第7位。若按照非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衡量,浙江的劳动力价格实际上已经超过广东,远高于福建等沿海诸省。
劳动价格较高虽然意味着企业劳动成本高,但同时也意味着浙江经济对于优势劳动力的吸引力在上升。已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浙江是目前国内少数几个有实力能够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拼抢人才、甚至直接从上述地区“挖”到人才的省份之一。
同样让人振奋的消息还有:该省近年不仅成为国内顶尖人才的一个重要汇聚地,而且还吸引很多“洋打工”纷至沓来。即在慈溪这么一个县级市,就有30余家民营企业聘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洋人才”150多人。
为了引才、留才,浙江民企高招纷呈:如德力西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并通过建立职工之家、建造专家楼、组织干部定期慰问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目前还在企业骨干中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新华集团公司根据不同的行政级别和岗位确定人员工资档次,对受聘的人员视其业绩,年终一次性再发给“贡献奖”;万向集团鼓励员工通过自我申报的形式,提出到国外公司工作的要求,经过一定程序的岗位考核,就可以到其开设在世界各地的18家国外公司进行工作和培训;缝纫机企业宝石公司“重金纳谏”,去年发出的一笔最高的合理化建议奖达到5000元。
动作更大的是奥克斯,这家宁波的制造企业每年拿出500万元大摆“金点子擂台”。有位“擂主”近3年里因提合理化建议获奖73万元。今年1-9月份的“金点子大王”,同样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员工,除领用17余万元巨奖之外,日前他又额外获赠一辆汽车;奥克斯还在中国企业界首创员工直选“亿元管家”的用人机制,据了解,该集团旗下60余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分厂,其领头人均通过竞聘演讲由员工选举产生,许多“嘴上无毛”的年轻人由此当选成为年薪逾10万的厂部级干部。
像奥克斯、德力西这样求才若渴、重视雇员的民企,在浙江还有很多。经过多年发展,“得人才者得天下”的观念在当地企业家中深入人心。但浙江民企同时也是人才实力的“竞技场”:由于用人制度充分自主,企业可以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决定高薪聘请人才,但也可以迅速决定解聘不合适的人员。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凭实力吃饭”!
谁是最短缺的人
企业是一部汽车,汽车里人才济济,博士生、硕士生、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等各就各位了,汽油也加满了,但如果没有司机和车掌,汽车还是启动不了。
车掌好比是职业经理人,车内要靠他来维持和调控环境秩序,并指挥车辆的行停靠止;司机则犹如企业里的“蓝领”,他们的身份可能没有乘客尊贵,但在企业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这两类人,可以说是当前浙江民企中最短缺的人才。
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请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这是传统家族式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八、九年代发迹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很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企业越做越大,不少人已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希望引进具有职业精神的“新鲜血液”,把企业带入更高的平台。对此,浙江省人事厅副厅长李德忠一语道破:“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由此成为许多民企的自觉行动”。
当前,许多浙江民企已举起了打破家族制的利斧。其中做得较彻底的有杭州金义集团,在其高级管理层中,从总经理到财务总裁、从党委书记到行政总裁都是职业经理人担当重任;固守“不能彻底否定家族制”观点的慈溪方太,实际上也在有意淡化家族制,目前除茅理翔、茅忠群父子分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外,其企业的中高层都是从外引进的;奥克斯的情况也差不多,集团除了郑坚江的弟弟和大舅子两位家族成员担任高层外,企业的其他管理层成员也都是外聘的。
事实上,仔细考察浙江成功的大民企,就会发现,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已经稀释了家族化成分,举凡正泰集团、吉利集团等莫不如此。此外,与广东企业不同的是,浙江的老板通常都非常低调,这也为职业经理人的登台亮相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但就目前浙江民企中职业经理人的数量和影响力而言,与广东还相去甚远。在长三角特别是浙江地区,这批人都是民企老板眼中的“香饽饽”。
另一类“香饽饽”是蓝领工人。这是有原因的:目前尽管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并不高,特别是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据统计,全国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因次劣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在近年发生的企业事故中,因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占50%以上。更有专家指出,当前有些企业的亏损,与缺乏“蓝领”特别是“高级蓝领”息息相关。
这种因蓝领断层引起的尴尬现状,在经济发达的浙江、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尤为明显。对于浙江民营企业家们来说,因为“蓝领”的缺乏,造成引进的先进设备不能正常运作,致使新产业的拓展举步维艰,这些都已不是新闻了。
最近的新闻是:杭州汽轮机厂等10余家浙江企业,开价6000元月薪招募数控技工,结果只招足半数;另据报道,不久前,一家外国企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巨资上马一个项目,可在人才市场上却招不到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有些民企因为本土人才缺乏,只得高薪聘请外国技师来华工作。调查也发现,浙江省企业人才总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和外语人才,缺口竟高达40%以上;而职业经理人的缺口是15%左右。
有识之士开始担心:职业经理人和蓝领工人缺乏会否成为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强劲发展的瓶颈,会否成为浙江制造业的一根软肋?企业家们的心情显然比所有人都焦灼,但他们并不闲着:在经历并打胜了一场场的品牌战、价格战、广告战、服务战之后,当前浙江的老板们,正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人才争夺战上,力图挑起新一轮的人力资源竞争。
如今各地的人才市场、人才见面会、大学生招聘会等,基本上已经变成浙江民企的盛会,这似乎有点不可避免。因为这个国内最“盛产”民企和老板的沿海发达省份,已经成为全球生产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各类人才集聚的大磁场。